1、“竞赛”型媒介仪式
“竞赛”型媒介仪式是关于英雄事件的复述,它引申出智力竞赛、游戏节目、选美大赛、体育比赛等,这种竞赛具有周期性、规则性、固定性、公开性、对抗性,参与者在竞争中或取胜、或失败,突出竞争双方的游戏性。社会在采取这些形式的过程中赋予宗教意义,并通过英雄行为及其表现积累和炫耀荣誉、增进团结和集体记忆”。
2、“征服”型媒介仪式
“征服”型媒介仪式是一次性事件,“它突出的是只有非同一般的措施才能化解的僵局,强调任务的艰巨及风险的巨大”,如神七升空的电视直播便体现了人类对宇宙的征服;“奥运火炬”在珠峰的传递看似一个超越不可能的过程,却表示着“人类的巨大飞跃”。此外,奥运会英雄打破世界纪录的故事,也是征服型仪式的常见形态。
3、“加冕”型媒介仪式
“加冕”型媒介仪式更多地与事实保持距离,因为时问、地点及仪式象征都必须保持圣洁无污。”“‘加冕’向社会唤起文化遗产,重申社会和文化的延续,邀请大众的评估”。如“拜祖大典”,“中国记忆—文化遗产日直播行动”、《感动中国》等。另一方面,“加冕”确立权威,即韦伯所谓政治合法性的第二个基础。它依赖于对传统的神圣的信仰以及对被召唤为统治者的服从的必要性的信仰。当加冕不只是祝词赞歌时,其作用是对一个权威被牢系于传统的时代的唤起,如国庆阅兵典礼、庆祝香港、澳门回归一周年庆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