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条这条赛道在国内也有不少玩家,早期的辣条产品从形态上各有千秋,但在味道上无非就是辣味和甜味。在产品的技术壁垒上并没有差异,那么卫龙是怎么脱颖而出的呢?
回忆杀
起步早,时间长。“辣条一哥”的名头已经戴在卫龙头上很多年了,我们已经记不起从何时开始,卫龙成了辣条的代名词。甚至卫龙成为80后90后的童年记忆。那个在学校门口简单的透明袋装辣条,一包5毛钱的价格,上课也要在桌下偷偷吃一口。
产品差异
卫龙辣条的特点是又韧又糯,裹满辣椒油的面筋有一种独特的香味。而这也是后入局者做辣条的原型。卫龙的创始人根据漯河市的牛筋面,对压面机进行改良并加入辣椒面生产出了第一款“辣条”,这种拥有牛筋面劲道口感的辣味食品一下在漯河市销售开来,并被当地消费者称为“辣条”,而创始人一开始因其形似鳝鱼而称之为“鱼条”。因此在辣条产品上拥有创新和先发的优势。
营销差异
卫龙身处的是小零食市场,而在国内早期的市场中,辣条这个细分领域并无领头大哥,各种辣条层出不穷。我的记忆中就有“伊拉克”、“火爆鸡筋”、“斑马肉”、“酱味丝”、“臭干子”等等。这些辣条生产厂家又各不相同。而且在当时这些零食都被大众称为“垃圾食品”。怎么做营销都摆脱不了这个名词。
而就是卫龙在营销宣传上开始让国人对辣条产生了转变,定位千禧一代的年轻人,宣传上贴近年轻人的生活,活用网络语言,一个文案就是一个流行梗。包装上也进行了升级,从原先的透明劣质袋换成了更加干净显眼的白色包装。卫龙还出海销售,在国外的华人发现并拍照发至社交媒体,因其价格比国内高处不少而被网友纷纷点赞。这一波,可以说是狠狠的乘了一波反老外风。
匠心差异
卫龙能够成为“辣条第一股”最重要的还是有一颗初心,从最初的每天用6包面粉,到现在每天12000包的面粉用量,始终坚持原料的安全。这也是创业者最为缺乏的。如今卫龙打出“让世界人人爱上中国味”的口号,走出国门。保持初心也是一种差异。
品牌差异
卫龙的品牌差异化无疑是成功的,其品牌形象升级后新包装的辣条不仅在形象上高端起来,而且在价格上也比之前的透明装贵。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销量,反而更多的人更愿意接受新的包装,同样的东西,换了包装买的更好。这就说明用户接受了品牌的溢价,愿意为他花更多的钱。
辣条这个小小的休闲零食也能跑出600亿估值的独角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