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运营思维的流量系统

我对于引流的观念其实就是精准,当然,我在新产品或者项目启动阶段我的覆盖面可能会更广;

比如,一个母婴类的产品,前期要做的不仅仅是找精准的用户群体,为了更好的去做启动推广,也可以选择把范围扩大,比如家教、生活类都是可以的。

人与人之间必然是有连接的,所以,母婴类会更精准,所以它属于核心群体,其他群体则是相关群体,主次还是要捏的清。

当你的产品已经有了一定的用户后,广撒网就不太好玩了,这时候就应该做精细化运营。

用户要精准,工作要细致,并且你的活动也好,引流策略也好,也必然是精准群体。多一个非精准用户你的运营成本就多一分,这笔帐是算得出的。

我朋友圈也有人在分享一些裂变的东西,我对这东西的理解其实很简单:分享或者邀请。

所有的一切都在这两个行为框架之下,裂变效果的大小取决于你设置的诱因以及产品本身的价值。

诱因越大,驱动越强,筹码足够了,神仙也堕落。

很多人都在谈论“流量”这个词,我也看过一些相关的文章,刚开始我看那些文章的时候觉得“说的还挺有道理的”,但后来,我对运营的理解越来越深,我看的书越来越多的时候,我又重新思索那些文章。

我的脑海中闹出两个字:肤浅。

你没看错,并非我高傲,而是在我看来确实很肤浅。

就好比我今天看了一篇文章(忘记出处了),标题取的蛮吸引人的,然后我点进去扫视了一下开篇,然后开始迅速的滚动鼠标,最后几十秒钟翻到底,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内容。

你可以把我上面的例子看作是某C资讯的调性。

最后我又复制了文章中的一些句子去百度搜,结果还都完全匹配。

应该是大部分搬运过来的,更有可能只是换了个标题。

那么,上面的例子是不是流量呢?

虽然有点标题党,它是流量,但又不是“流量系统”。

我把“流量”这两个字看作是一个整体的系统,下面我将来拆解这个系统,并例举一些案例,让大家能够更容易理解。

高阶运营思维的流量系统-传播蛙

我们都知道思维方式分为多种,有单点思维,线性思维,结构性思维以及系统思维。

单点思维是局部的,只能解决一个问题。

线性思维是线型的,能解决某个领域的问题。

结构性思维是组织型的,能解决和串联几个领域的问题。

系统性思维是学科型的,能轻松解决各行业的问题,自成系统知识库。

以下根据运营这个领域来分别举例说明一下。

如果你把“流量”看作是涨粉,还只能想到通过主动的方式去加人,并且还不知道有什么方法去加更多的人,这种思维就是单点思维。

如果你能想到通过更多的方法来主动加人,比如你加了很多群,然后死命加别人,甚至准备了很多个账号、设备,这种思维则是线性思维,因为你还是没有跳出“主动加人”的思维。

如果你能够想到被动加人,并且会通过很多种方法来让别人加你,把别人引过来,做裂变,做活动,想方设法把他们引过来,这时候你会想到让用户来了之后留下来,但却没有更好的,更系统的方法来应对这样的问题。

所以,这属于结构性思维,因为在你的思维里,引流是核心目标(结构),在这个引流(结构)下面分了很多种引流的方法,尽管你想到了更多的问题,但却给不出解决方案,因为你的思维被局限在了某个/某几个领域(范围)之中,你无法触达到其他更多领域或者行业的知识点。

系统性思维必然是全面的,是与各个知识点都有所连结的状态,所有环节你都会考虑到,包括备选推广方案,备选风控方案,甚至你能够想到用户在每一个阶段的行为状态。

而且你还能够与其他行业、领域、人、事、物进行链接,从而轻松解决问题。

这是一种对策略有全盘掌控的思维。

我们再回到“流量”这个主题上来,上面是根据不同思维情况对流量的认知做了初步区分,

流量=流入量+流出量。

高阶运营思维的流量系统-传播蛙

你认同这样的公式吗?

我认同,但这样的公式是结构性思维的公式,大家不要忘记一个很重要的元素:

存量

有了流量就必然会有存量,如果仅仅是有流量那就不是一个系统,是一阵风,是一个必然会跑掉的东西。

一个系统的形成必然是闭环的,如果没有闭环就不能够构成系统,所有的闭环也必然是相连接的,并且都有着相互影响的作用。

比如,我们就拿微信群来说,如果一个微信群里面所有的人都不聊天,不进行互动,那这就是有问题的,也更称不上系统的说法;

任何一个系统必然包含了三个核心点,即要素、链接、目标。

比如,你要做一个活动,要素就有经费、人员配备、场地/落地页对吧,这些事必须要有的元素。

那么,链接又是什么呢?在一场活动中,链接则是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活动的规则、用户的互动,这些则属于链接。

再次,目标又如何判定呢?这场活动,你的目标是什么,公众号引流?产品新增?促活?这些则是你正常活动的目标。

所以,整个一套下来,其实就是一个系统。

这个例子已经很直白了,如果你还不能理解,我会被你气死的。

搞清楚系统的三个条件,然后来说一下“流量”这个系统的结构是怎样的。

在“流量”这个系统中,构成的条件包含:流入量,存量,流出量。

比如,你要做一个活动把人吸引过来,这叫流入量。

人引到哪里呢?微信公众号里面,这地方是什么?是流量池(存量)。

那么,引过来的人必然会有取关的人,这叫什么?这叫流出量。

在这个系统里面他的内部结构就是流入量,存量以及流出量,如果这三个内部结构的其中任何一个出现问题,必然会造成这个系统的巨大变化。

大多系统在判定这三个结构是否有问题的重要准则是:平衡。

比如,你可以想象一个水池就是产品,流进来的水就是用户,如果你的池子不够大,不够深,就意味着很多水都会溢出,相对应的,产品体验不够好或者服务器负载,那么就相当于会流失很多用户。

解决的办法是什么呢?要么加大水池的高度和容量,要么分流到其他的备用水池。

我再举个例子,来说明在一个系统中,平衡的重要性。

比如,老板说要提高日活,你怎么弄?

这时候先不要慌,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前先把问题分析清楚,然后再来寻找解决思路,划重点,我说的是思路,不是具体的表面方法,方法只是手段。

想一下,日活和什么有关系?

新增和留存对不对。

你要想灌满一个池子里面的水,不能仅仅只是往里面灌水,你还要把流出去的水减少,怎么做?尽可能的堵住流出口以及增加流入量。

只要流出量降低,流入量上升,那么,池子里的水必然会增加。

现在理一理思路,如何提高日活?

思路:提高新增、降低流失率。

方法:自己想。

新增的方法有很多,结合你的产品来思考,降低流失率的方法也有很多,但更多的是与产品体验和服务挂钩。

我上面说的平衡并非是所有系统都以此为准则,有的系统可能就不会,比如说吃饭;喝水是流入量,肠胃是存量,那么上厕所是流出量,你不能说为了达到一个平衡,就一定要求你喝多少水就流出多少对吧。

我担心大家看不懂,所以我花了很大的篇幅(近3000字)来解释“流量系统”这么一个概念,到这里你应该是已经能够明白了,如果还不明白,后台给我留言,我看到了会回复的。

任何一个完整的系统都有一个特征,那就是:

行为延迟

比如,你在做一个引流活动的时候,你发现风控没做好,导致很多人薅羊毛,你决定堵住入口,这显然是可以的。

但是站在系统的角度去看的话,你即使堵住了入口也不会马上止损,因为已经有流入量产生,而且他们已经流入了池子。

如果你的活动中还有裂变的话,流入到了池子里的人又会产生其他的流入量,所以,即使你堵住了主要的通道,仍然不能够立刻停止。

它会慢慢的停下来,因为信息的传递是有时效性的,它只能够对以后的行为产生影响。

打个比方,还是上面的例子,发现风控有问题,及时关闭了活动入口,这不会马上停止人们的进入,只能在一段时间后影响流入量,原因可能是他们分享的东西过了时效性了,加上你的入口也关闭了。

然后我再说一个观点:存量是重中之重。

我是说过用户留存很重要,甚至大于新增,为什么?

很简单的说,存量的规模的变化将会直接影响着流入量和流出量的行为措施。

比如,当你的用户留存开始下降了(存量下降),就要积极做出调整,你可以优化产品,提高用户体验,或者做活动召回之类的来留住和挽回已经流失的用户;

你还可以提高引流效果,拓展更多渠道来吸引用户进来。

就好比,池子里面的水开始减少了,你要加大灌水量,减少流出量;一切应该以存量为中心。

发现流出量开始剧增,导致的最终结果是存量开始减少,同样的,流入量开始剧增,导致的结果是存量溢出。

所以,一切都是存量在做“决定”,存量的多少就直接影响其他相关元素的行为措施。

当然,一个完整的系统,必然是要包含完整的内部结构的,如身体,哪里不舒服了都会对整个人的行为和思想产生影响。

总结:

今天讲的“流量”的系统我是站在比较宏观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宏观就是大框架,大框架下面是骨干,是一些局部性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又偏偏支撑着大框架,所以就形成了一个系统。

这篇文章不是告诉你什么技巧,什么引流方法,而是告诉你一种思维方式。

作者:温公子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