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来做公益传播的破壁者?
1 让罕见,常常被看见 最近,在一部名为《罕见群演经纪公司》的短片中,身患学名为“假性软骨发育不全”罕见病的黄如方,在试镜时拒绝了刻板印象“我想当一个演员,我不演矮人族,不演身残志坚的励志斗士,我只想演一个你常常会看见的普通人。比如说,没什么特别的乘客;或者一个亲戚,家庭聚会能见到的亲戚;一个爱好艺术的人,在展览馆里拍拍照。” 片中,除了黄如方,还有几位患有不同罕见病的“群演”来试镜,他们都想当演…... -
做整合传播要用“有效注意力时间”来转化流量计算方法
1 这两年经常听人说“流量枯竭”,听都听烦了。 今天咱就聊聊啥叫“流量枯竭”,以及这个“流量枯竭”时代下我们的生意该怎么做? 先说一个让我惊讶的事实。 老苗自认为还算自律,身边人好像也这么认为,至少是个喜欢读书,还算热爱工作,不喜欢花天酒地,不沉迷游戏娱乐的人。 前几天无意翻到手机里显示的“屏幕使用时间”,居然长达6小时47分钟。再看七日平均,也达到了将近6小时。 占用我时间最多的分别是微信(交流…... -
彭兰:人机传播与交流的未来
文章精要节选 人与计算机关系的研究,起源于人机交互视角。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是研究人、计算机之间相互影响的技术,其研究重点是用户界面,即人与计算机之间传递、交换信息的媒介和对话接口,主要涉及人与各种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交互。但在早期人与机器的交互中,人的目标只是更好地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 随着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进入人际传播领域,…... -
认知传播学:传播学新范式和新进路
作为广告商,如何才能把产品精准宣传到顾客的“心巴”?作为教师,用怎样的讲述方式才能让学生更快地吸收知识点?作为辩手,用何种话术才能有力地说服对方?……想要从根本上回答这些日常传播活动中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受众的认知规律出发,去探寻人脑对传播活动的影响机制。这也正是传播学领域的新兴分支学科——认知传播学的研究重点。 滥觞于20世纪80年代的认知传播学,在传播学发展遭遇瓶颈时回到了传播过程的逻辑起点,再…... -
互联网内容传播,传播的是情绪,而不是内容
1 核心观点是:市场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来自企业的投入,而是来自市场的情绪。所谓的互联网内容传播,传播的是情绪,而不是内容。 人的情绪有很多种,其中四种基本情绪是喜悦、愤怒、悲伤、恐惧。 快乐促进分享,悲伤让人期待共鸣,恐惧让人寻求依赖和安心,愤怒让人有攻击性和更强硬的立场。 四种情绪相互组合,还会产生如忧虑、期待、嫉妒、幸福感、悲悯、同情等复合情绪。 这些情绪在市场上不停产生、传播、共鸣,是促…... -
传播的本质是什么?
传播方案是策划人经常需要搞掂的活计,然而很多人对于传播方案有着不小的误解。 就比如说,很多人觉得传播方案就是对于各种传播素材的堆积,就是各种KOL资源的搭配,或者简单理解为天马行空创意的整合…… 抱着这样的理解策划传播方案,你的方案一定不会解决啥实际课题,更别说出彩了。 小僧以为,写好传播方案,首先要对传播方案有正确的理解,而这种理解来自于对传播本身价值的深层次认知。重新认识传播,然后才能纠正对传…... -
香港繁华的广告牌背后的传播学思考
经常有老板跟我说,你的创意太low、用“中文”太low、logo设计太low、你的包装太low…。 太low就是上不了台面的意思。 其实,是大多数老板,太过自卑,看到啥都感觉low,是自己太low而已。 这篇文章,我放了两张香港街道的图片,你觉得咋样?low吗? 我经常说,很多人都抓不住本质,问的问题都是错的。 就拿logo设计来说,很多客户关心的是“好不好看”。但其实,logo设计是一个传播学的…... -
四大关键项掌握传播策略的内在逻辑
猴子和栗子的故事你一定听过。 养猴人给猴子发栗子,早上三颗晚上四颗,猴子死活不干,而换成了早上四颗晚上三颗,猴子个个喜笑颜开。这就是策略的作用,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化发挥其价值。 这也就是搞传播为什么需要策略,传播策略让传播效果最大化。 那在实际操作中,传播策略到底怎么搞?都有哪些组合策略?小僧以为,传播组合策略可以有千千万,但关键项不外乎维度、规模、力度、和节奏这4个。 传播策略就是根据传播…... -
创造流行事件的三要素:可具象化的内容,传播者,传播平台
要说跟小学生对暗号,大人们玩的不亦乐乎。“爱你孤身走暗巷...”你唱了上半句,如果方圆3米内有小学生,一定能跟你接上下半句“爱你不跪的模样...”,这叫什么?暂无定论。 时间放在当下,你再唱出爱你孤身走暗巷时,如果身边有小朋友,会投出鄙夷的眼光,或者毫无感觉的与你擦肩而过,但如果这时你吼出“come on的喂!!!”哪怕小学生跑出一公里外,依然会折返回来在你面前喊出三个字“A~B~C~”。这叫什么…... -
百岁山品牌传播破圈的方法
广告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 能吸纳注意力的场景,是广告存在的必然条件。从最开始的纸媒、户外广告,到以央视标王为代表的电视广告,再到PC和移动互联网的线上广告,或者后续还有VR/AR等应用场景的广告,广告内容和形式跟随场景不断变化,品牌也在寻找规模化触达受众的方式。 尤其在春节时节,对各大品牌的营销人而言,这是兵家必争的传播高地。 在2022年众多春节营销活动中,我发现了一个独特的案例,它不是普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