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背后的底层逻辑

没有人会忽视舆论的力量,然而舆论是什么?如何产生?有规律可言吗?可以被预测甚至左右吗?

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通过舆论手段来捍卫我的权力,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利用舆论来做品牌传播,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利用舆论弱传播在做事件营销。

不管是明星、名人、企业家、还是公司、还是品牌等等,陷入舆论危机,都是不懂舆论造成的,只要抓住了舆论的"规律",我们就能变成"操控"舆论的高手。像"自拍门事件"、"奔驰女车主事件"、"韩红慈善门事件"、"郑爽代孕事件"等等,都可以避免,或者说将主动权转到自己手里,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长期以来,舆论学研究曾经是哲学家对话的天空,现在却沦落为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边角料。而大众对舆论的认知,还普遍停留在公共事件、明星热点等范畴。
最近看了厦门大学邹振东教授《弱传播》这本书,彻底刷新了我对舆论的认知,这篇文章,结合我过去八年的营销实战经验,给你分享我的理解和收获,虽然我和邹教授不认识,但我强烈推荐这本书。

一、大家都在说舆论,但是舆论究竟是什么?

这是一个复杂而又难定义的概念,就是空气一样,我们每天都在呼吸它,但是我们看不见它时,你能定义空气是具体什么吗?显然很难,舆论这个词也一样。

要想回答舆论是什么,我们必须得重新打磨这个概念。

舆论是什么呢?舆论为什么就变成负面了?

在《弱传播》中,邹教授通过严谨的推理,最后给到的舆论定义是:舆论是人类任一群体、个人或机构对任一对象关注的表达与聚集。简言之,就是舆论是关注的表达与聚集。

生活中,我们经常说"舆论传播",但是舆论和传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是舆论是传播,但是传播不一定是舆论;二是舆论世界是关注聚集构成的,传播的东西只有变成关注的聚集,才能进入或组成舆论的世界。

所以,从我的角度来说,不管是所有的政客选举,基本都是通过舆论在获得选票。不管是奥巴马、希拉里、拜登、克林顿等等。

为什么他们能够通过舆论来掌握"民意"呢?

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信息只有被传播,才有价值;传播只有被关注,才能实现价值。对于这些总统来说,实现的价值就是当选新一任总统。那么他们需要做的就是,让传播被广泛关注,按照舆论的定义,那就是舆论了。

当然,除了政客们,生活中,无论是思想家、政治家、企业家、艺术家,都想方设法使自己的信息让更多人关注,只有被人关注了,才能影响他人的行为。注意力是影响力的前提,只有获得它,才能征服世界、统治世界、改变世界。注意力是人类的第一权力。

注意力既是最稀缺的资源,又是重要的权力,难怪舆论世界是有限的世界,是竞争的世界!

明白了这个道理后。

二、我们来认识舆论世界的特征和规律:

一、注意力既是最稀缺的资源,又是重要的权力,难怪舆论世界是有限的世界,是竞争的世界!

二、舆论世界,它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永远是片面的、局部的、有选择性的。

三、舆论世界虽然是无序的,但各个关注的聚集,却不是简单的堆积。

四、既然舆论是片面的、局部的、有选择性的,那么接受者就无法全面、真实、本质的认清真实的世界。

五、舆论的世界偶尔是本质的,往往是片面的,永远是表象的。

六、舆论关注的力量聚集,是在表面上的聚集。舆论世界比的不是整体的力量,而是表面的力量。

所以,舆论世界的第三条丛林法则争抢表层,面积取胜。

这样我们就可以完整地表述舆论世界的特征:

第一,舆论世界是竞争性传播的表面世界;

第二,舆论世界是在争夺关注、争取认同与争抢表层中建构的世界;

第三,舆论世界在争夺关注时强者占优势,在争取认同时弱者占优势,在争抢表层中"比表面积"大者占优势。

舆论世界的四大规律:

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弱者优势,情感强势,轻者为重,次者为主。

弱传播理论一言以蔽之:舆竞天择,弱者生存。

弱传播可以在以下两种语境中使用:一种是解释舆论世界的现象,另一种是表达舆论传播的策略。在第一种语境中,当我们解释舆论世界与现实世界不同的现象或规律时,我们就可以说,这是舆论的弱传播。在第二种语境中,当我们分析舆论传播中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时,我们就可以问,它弱传播了吗?

舆论世界的所有现象、案例都可以归因于弱传播,也可以在弱传播理论体系中得到解释。

舆论传播中所有的成败都是弱传播的成败。

三、舆论传播中弱传播的案例:

1、现实世界的强势群体就是舆论世界的弱势群体

把《咱当兵的人》换成《咱当官的人》,谁敢唱呀

什么时候国民党的候选人外号有一个"小"就好了

所有的红色经典传播,都是弱传播的成功典范

舆论学常常忽视"非媒介传播",比如"大堂传播"

解释可以代理,道歉必须本尊

打分是弱者的权利,作为强者,不要轻易给自己打分

世界上最成功的国家形象片,其实是动画片《猫和老鼠》

舆论的弱定理:舆论世界是强肉弱食的传播世界。在舆论世界里,强弱是最重要的属性与最核心的关系,所有的属性与关系都可以转换为强弱的属性与关系。舆论世界的强弱与现实世界的强弱刚好倒置。现实中的强者恰恰是舆论中的弱者,舆论的能量朝着有利于现实中弱者的方向运动,现实中的强者要在舆论中获得优势必须与弱者相连接,必须从弱者中汲取舆论的能量。

2、生活中的强势群体就是舆论中的弱势群体

很多强者可能不同意:我有钱,我可以买通媒体;我是明星大V,我咳嗽一下,就有几十万点赞,我怎么就成为舆论中的弱势群体呢?

大家都听过或唱过这样一首歌——《咱当兵的人》,歌词开头是这样的:

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

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自从离开家乡,就难见到爹娘。

如果大家把这首歌改一下,只换一个字,把《咱当兵的人》换成《咱当官的人》,谁敢唱呀?

还有一首歌里面有句歌词是"咱老百姓,今儿晚上真呀真高兴"。同样我们把它改一下,换成"咱当老总的,今儿晚上真呀真高兴",哪个老总敢唱呀?

当老总的也真憋屈:现实生活中,我前呼后拥,呼风唤雨,但在自己单位的联欢晚会上,唱一下"咱当老总的今儿真高兴",难道都不行吗?

还真的不行。

世界上有《人民警察之歌》,没有《公安局长之歌》;有《勘探队员之歌》,没有《地质部长之歌》。

在现实生活中,最强势的是国王、老板和精英;但在歌曲里,最强势的却是平民、士兵、普通人。劳动的人们在被歌唱,士兵在被歌唱,小儿郎、流浪汉、面包师都在被歌唱。

举例子,让你真实带入。

2000年台湾"大选",有五组候选人,但真正的竞争者是这三个人:国民党的连战、独立参选人宋楚瑜和民进党的陈水扁。从竞选广告及造势活动中可以看出三人的不同。标志就是"手"。

连战是"挥手",定位是"人君",给人以圣明君主的感觉。文宣强调"连战是有能力、有胆量、有世界观、经验丰富,最了不起的台湾当局领导候选人,挥舞的旗帜,挥动的双手,连战的形象被指向"敬爱的领袖"类型。

宋楚瑜是"握手",定位是"人父",是位"勤政爱民"的父母官。只见他下基层、走乡镇、访贫问苦、嘘寒问暖,遇到孩子就抱,看见最脏的手就握,其形象是"亲爱的领袖"类型。

我们说,舆论世界的底层,是弱传播。而这种弱传播的本质,就是强者想要在舆论世界胜出,就得汲取弱者身上能量。

四、红色经典传播,都是弱传播的成功典范

所有的传播,都是符号的传播。我将从红色传播的文字、口号、符号、音乐、取名等角度告诉你,在红色传播中,毛泽东是怎么将符号与"弱势群体"建立关系,达到穿越时间长河的影响力的。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炮弹的威力只在有限的范围,而炮响的能量却可以借助传播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20世纪共产主义运动在全球风起云涌,首先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得益于弱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有两个"全球化"的经典文本,一个是《共产党宣言》,另一个是《国际歌》。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最具传播价值的文本。文章的结束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是20世纪最具号召力的口号与标语(slogan)。马克思用这句口号,将共产主义这个当时最新鲜的概念与最弱势的群体联系在一起。从财富的角度看,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无产者更"弱"的群体呢?一个"无产者"标签,把种族、性别、文化的界限全部打破,让全世界最底层的人民找到了自己的身份认同,找到了可以参与的组织,找到了可以追逐的梦想。

《共产党宣言》最激动人心的是这句话:"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枷锁,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是全世界人民的"世界梦"。

《国际歌》是马克思主义全球化传播的另一个经典文本。"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歌词一开头,就是对弱势群体的呼唤,让人们满腔热血沸腾。"饥寒交迫的奴隶""全世界受苦的人",让所有被剥削的"底层人民"找到了共鸣点。

难怪说无论在什么地方,工人阶级只要听到《国际歌》熟悉的旋律,就能找到自己的朋友和同志。

如果说"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是20世纪最具号召力的slogan,那么,"镰刀斧头图案"就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logo(徽标或商标)。

镰刀斧头图案曾经是苏联共产党党徽、军旗与国旗的主要图案,影响世界历史几十年。叶利钦执政时期,这个图案渐渐消失在国际视野,但在2007年,它又重回俄罗斯军旗。

镰刀斧头图案堪称20世纪最具传播效果的设计。镰刀与斧头是劳动者日常的生产工具,也是普通人熟悉的生活用品。将它们重新进行摆放,赋予了这个组合全新的名称和视角,让它们从生产工具变成了政治传播的符号。任何图案都不如镰刀斧头这样的组合能如此清晰地刺激劳动人民的身份认同。而中国工农红军的命名比北伐军、国民革命军这样的命名更接地气,更凸显阶级属性,更容易争取底层认同。

试想一想,假如中国工农红军这个名称去掉"工农"二字,还会有这个效果吗?"工农"这个称呼、"镰刀斧头"这个图案最浅显易懂地告诉人们,这支军队来源于谁、属于谁和为了谁。

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十分重视名称的定语。抗战胜利后,军队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民"这个定语既是强调自己的定位、性质与宗旨,也是一种"弱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一直有个别名,就是"人民子弟兵"。"人民"加上"子弟",军队这个强大的力量始终有着"弱连接"。

新中国成立后,名称的弱传播继续扩大。所有的强力机构都加上了"人民"二字。且不说人民政府、人民军队、人民公安,就是一些保障单位也都冠之以"人民"二字:人民医院、人民邮电、人民银行等。

我曾经开玩笑:城管为什么在舆论上总是那么被动,可能就是因为城管设立一开始并没有叫"人民城管"。城管的全称,一般是叫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或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或支队、大队),名字中真的没有"人民"二字。

新的阶层、新的政治力量一定会想方设法寻找与制造不被传统秩序管控的新媒体。当时的红军没有大众媒体阵地,贴标语、发传单就是红军的新媒体手段与自媒体矩阵,刷标语的墙不仅是当时红军的"户外广告",更是红军重要的"新媒体"阵地。在国民党的层层宣传管控下,共产党、红军运用这些更接地气的新媒体和自媒体,与弱势群体的劳苦大众有了更亲密的接触。

红军的标语充分表现出与弱势群体的连接:"红军是为穷人找饭吃、找衣穿的军队""红军是工农的军队,工农群众不要害怕,不要逃跑上山!""红军不拿群众一点东西""红军不拉夫!""工农团结起来反对国民党派款拉夫!工农团结起来反对区公所派兵拉夫!""工人组织起来,增加工资,改良待遇!工人农民加入红军实行土地革命!""工农暴动起来组织抗捐军,实行不交捐不还债!"......

即便像《大刀进行曲》中"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样的强力传播,我们都可以看到"弱连接"无处不在:"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延安时期,红色经典传播不仅有标语、歌曲,还有了更高级的艺术形式——戏剧。《白毛女》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传播奇迹。在舆论认同中,"拥抱最爱"与"去除最恨"是巅峰的情感传播。《白毛女》同时唤醒了千百万人的最爱与最恨,每一个底层人民心中都有一个自己最爱的"喜儿",也都有一个"夺爱之仇"的"黄世仁"。

1943年,一首由冀鲁民歌曲调填词而成的歌红遍中国,那就是《解放区的天》。最早的歌词是"边区的天",后来与时俱进,改为"解放区的天"。歌词很简单: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民主政府爱人民呀,

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

……

这又是一个经典的"被动语态传播法"。试想一想,这首歌如果改成"民主政府和共产党做了什么"的事迹大罗列,效果会有这么好吗?这是一首用人民点赞的方式表达的歌曲,一句"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就胜过千万篇歌功颂德式的文章。

解放战争期间,永远不会忘记这样的场景,那就是老百姓自发地给出征的人民子弟兵塞鸡蛋。谁都知道在穷苦人家鸡蛋意味着什么。父亲告诉我,在困难时期,半个鸡蛋救了他一条命。记得过去离家出远门,母亲就会提前煮好几个鸡蛋。当一个个穷苦人把给儿子送行的东西塞给一支军队,你就可以从中感受到这支队伍从弱传播中汲取了多大的力量。

这个道理当时的国民党不懂,后来到了台湾还是不懂。其实不仅是政党传播,所有的传播都要明白:弱传播的最高境界不是强者给弱者送礼物,而是弱者主动给强者送礼物。靠赠送、优惠、打折、发红包不可能培养真正的粉丝。强者送一千万的大礼物,不如弱者的一点小心意。能不能达到让老百姓心甘情愿主动"送鸡蛋",是检验弱传播是否达到最高境界的试金石。老百姓的"鸡蛋"是最珍贵的选票。

不错,江山是打出来的。但要明白,打是一种传播,传播也是一种打。更重要的是,打和传播要相辅相成。只要认真地分析共产党的红色经典传播,你就会对它的传播实践心存敬意。红色经典传播既遵循了历史规律,也遵循了传播规律。

如果不能很好地分析共产党的传播实践,就无法真实地还原共产党创业艰难的历史路径,就不能深刻地总结共产党成功的历史经验,也无法深入地探讨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原因,更忽视了共产党人的艰苦探索与卓绝努力。红色经典传播是共产党宝贵的政治资产,也是政治传播学不可多得的成功范例。

对于中国共产党创业阶段的传播实践,我们不得不惊叹一个人物的雄才伟略与远见卓识,他就是毛泽东。

下面这个经典案例就是毛泽东对红军长征的历史总结: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着陕甘边区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无数人试图总结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但只有毛泽东的总结最通俗易懂、最高屋建瓴。

这个人类历史上人数最多、路程最远的战略转移,毛泽东高度概括为"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很少有人意识到,在这流传甚广的排比句名言里,无论是宣言书、宣传队,还是播种机,这三个概念说的是同一个性质的东西,那就是红军长征的传播属性。宣言书是传播,宣传队是传播,播种机还是传播。

在毛泽东看来,红军长征的传播价值大于红军长征的现实价值,红军长征的传播目的高于红军长征的军事目的,红军长征的传播意义重于红军长征的直接意义,红军长征的传播效果优于红军长征的现场效果,红军长征的传播周期长于红军长征的物理周期。的确,红军长征早就结束了,但红军长征所传播的信息仍然在"长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

五、总结

舆论传播,底层核心是"弱传播"。这个原理,可以应用到品牌传播,品牌的设计包装,品牌的符号创意,品牌的广告语,品牌的价值观等等。

获得'弱势力量',就获得传播的能量、号召的能量,就能持续获得客户,持续获得增长。

读懂舆论的精髓,可以应用到传播活动、事件营销、公关处理、形象塑造等领域,始终抓住"弱传播"的原则,就可以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为啥任正非老爷子,网上流传"自己开车"、"坐公交"这类照片,其实也是为了和"弱势群体"建立关系。

当然,可以用弱传播来作为标准,去审视我们设计的海报、包装等是不是,和目标群体建议链接,是不是能获得弱势群体的力量。

作者:李显红

来源:李显红(lixianhongVX)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