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刻活泉联手陈都灵玩谐音梗营销

玩谐音梗扣钱?那得看是谁在玩!

伊刻活泉联手陈都灵玩的这场谐音梗营销战,直接打破“扣钱魔咒”——不仅不扣钱,反而让品牌赢得了声量与用户好感度的“双薪”。

01

陈都灵的广告牌

在成都杀疯了

最近,伊刻活泉在成都春熙路地铁站投放的一组广告,让吃瓜群众直呼“活0活现”!

伊刻活泉联手陈都灵玩谐音梗营销-传播蛙

在广告画面中,陈都灵拿着一瓶茉莉花茶,干净的配色给人带来了一股清新感,而广告语却非常接地气“都灵的茶,都0的”,获得了网友的热评。

有关注广告投放地域的,“最搞笑的是,这广告牌是在成都地铁站”。

伊刻活泉联手陈都灵玩谐音梗营销-传播蛙

有人对广告创意大加赞赏,“想出这广告词的可真是天才”“想出这广告词的家里该请高人了”“这广告我给100分”……

伊刻活泉联手陈都灵玩谐音梗营销-传播蛙

还有人对文案进行了“升级”解读,“喝都灵的茶,做都灵的0”,让广告内涵上了一个新台阶。

伊刻活泉联手陈都灵玩谐音梗营销-传播蛙

之所以这广告会引发广泛的讨论,在华姐看来,还是因为梗玩得溜。

一是,产品卖点梗。“0糖、0卡、0碳酸氢钠” 中的“0”健康属性,与文案“都灵的茶,都0的”有了巧妙的联系。

二是,投放地的地域梗。代言人陈都灵谐音成都,加上地铁广告的投放地也在成都,这就使广告与投放地有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在地域上有了天然的契合感。

三是,代言人陈都灵,一次联系了“成都”与“0”2大元素,“灵”上加“0”,是要“包灵”吗?给用户留下了想象空间,想要继续深挖广告中的伏笔与有趣之处。

整个传播内容,既联系了代言人,又突出了产品卖点,还呼应了地域,真的足够巧妙。

更有趣的事,这个广告的梗来源于《雁回时》热播时中插广告中的梗。当有人问陈都灵“女主的最终计策到底能灵嘛?”问出了不少追剧网友的期待,而陈都灵那句“放心吧,都灵的。0糖、0卡、0碳酸氢钠,只为新鲜,当然都灵”,既回应了网友的期待,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期待更新,又为品牌做了一波广告,其中“都灵的”谐音“都0的”更是一语双关,点出剧情有反转,又突出了产品的卖点。

伊刻活泉联手陈都灵玩谐音梗营销-传播蛙

伊刻活泉联手陈都灵玩谐音梗营销-传播蛙

从热播剧创意中插玩梗,到线下地铁广告走红,都彰显出,那些有想象空间、趣味性十足的内容,总能吸引大众的目光,不仅能够将明星的影响力转化为品牌认知度,还突出了产品的卖点与特质并提升了自己的竞争力。

02

品牌玩梗

如何才能玩出到用户心里

其实,像陈都灵一样凭名字接到代言,营销圈早有先例,用“产品+代言人+玩梗”的模式也并不新鲜,品牌玩梗如何才能被用户记住呢?

玩梗深化用户认知,实现有效沟通

想要通过玩梗,打开用户对品牌以及其产品的新认知,并与受众建立有效的沟通,玩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比如,在追剧热潮中,网友催更的声音此起彼伏,因为林更新名字中的“更新”与网友催更的现象契合,爱奇艺综合考量后官宣林更新为平台的“首席催更官”,使爱奇艺平台不再局限于内容丰富这一印象,还在用户心中留下了更加好玩、鲜活、接地气的形象。

伊刻活泉联手陈都灵玩谐音梗营销-传播蛙
再比如,在毛不易与银联、霸王洗发水的合作中,毛不易的名字与银联强调的“一毛钱都不容易”的省钱理念,让用户在听到这个梗的瞬间,就能理解银联所倡导的理性消费观念;同时,毛不易又与霸王洗发水突出的“每一根毛发都不容易”概念暗合,也精准地戳中了现代人脱发问题的痛点,使其产品的功能属性更加深入人心。从而,让毛不易成功揽下了这两个品牌的代言。

伊刻活泉联手陈都灵玩谐音梗营销-传播蛙
又比如,佟丽娅代言鸭鸭羽绒服,同样是玩梗营销中的典范。佟丽娅小时候的乳名叫“丫丫”,与鸭鸭羽绒服的品牌名称谐音,再加上“贴心小棉袄”的温馨寓意,让佟丽娅成为了鸭鸭羽绒服最合适的代言人之一。

伊刻活泉联手陈都灵玩谐音梗营销-传播蛙

还有就是,不久之前,贾冰代言的躺岛广告中,为了突出产品的清凉,文案中有一句是“我是贾(假)冰,躺岛才是真冰”,使其与产品的特质产生强关联,抽象的表达,却让产品功能的联想更加具象化了。
伊刻活泉联手陈都灵玩谐音梗营销-传播蛙
在当今时代,那些妙趣横生且自带记忆点的营销内容,既能营造轻松的沟通氛围,实现与受众的有效沟通,又能够让传播内容有趣有内涵,淡化广告痕迹,助力二次传播。同时,还能帮助品牌完成传播诉求,可谓一举多得。

会听劝接梗,将自来水转化成品牌的流量

如果说玩梗玩出想象空间能够吸引人,那么愿意听劝并迅速反应的品牌,则是将网络上的自来水转化成了品牌的“私有流量”。

如很早之前,就有网友在问:为什么景田矿泉水不找景甜拍广告?随着用户对此问题的围观,热度到了一定的高度时,矿泉水品牌景田与艺人景甜也终于合体了,让“景甜代言景田”与景田水的“田上加甜”等梗,成为了品牌传播点。

伊刻活泉联手陈都灵玩谐音梗营销-传播蛙

伊刻活泉联手陈都灵玩谐音梗营销-传播蛙

与此代言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在《玫瑰的故事》热播期间,瑞幸推出了剧中女主同款的“黄玫瑰拿铁”,这款饮品一经推出便直接卖爆。在这波热度中,有网友发现徐海乔因没能参演《玫瑰的故事》而感到遗憾,他频繁在社交媒体上活跃。随着“编外男主”这一称呼越来越响亮,瑞幸听劝接梗,与徐海乔展开合作。网友们纷纷直呼“徐海乔终于参与到玫瑰的故事里了”,这让瑞幸完成了“借势 - 玩梗 - 动销”的闭环,成功将网络上的流量转化为品牌的流量。

伊刻活泉联手陈都灵玩谐音梗营销-传播蛙
从这些案例中不难看出,品牌选代言人、合作对象,考量维度并非局限于明星的流量价值。而是逐渐在挖掘明星姓名与背后的故事等具有想象空间的特征,推动这些元素与品牌、产品、传播诉求等信息深度融合,为品牌塑造了一个新记忆点,锚定品牌心智的差异化定位,并借明星影响力提升宣传效果。

来源:营销前线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