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理解

选择性理解-传播蛙

选择性理解是受众选择心理表现之一,指不同的受传者对传播媒介所传播的同一信息做出不同的解释、结论和反应。理解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在大众传播中,理解是对以符号形式表达的信息含义的还原。在一般情况下,受传者所理解的信息的本意应与传播者编码时所赋予的意义一致的或大体上一致。但实际上有时受传者所获得的信息并不等于原本信息,即受传者对所获信息的理解与传播者原来赋予的含义相去甚远,甚至截然相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受传者在理解过程中加进了许多主观因素,如固有的观念、态度、立场,个人的感情、情绪、习惯,使用传播媒介的动机和目的,等等。

基本解释

不同的人由于受其文化背景、情绪、态度、动机,和以往的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对同一讯息可能有着差异极大的反应,亦即所谓"见仁见智"之说。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和斯坦纳认为,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们在此过程中对感受到的刺激加以选择、组织并解释,使之成为一幅现实世界的富有含义的、统一的图画。"在受传者的理解行为中,往往要加入某些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持有不同观点的人们在收看和收听同一新闻时,往往会有不同甚至是相反的理解。因此,传播者不能设想他的讯息对所有受传者都具有他本意所要表达的意义。也就是说,讯息可能到达受传者那里,但未必达到它原定的目的或产生相同的意义,这取决于受传者的选择性解释。信息的接收者在理解讯息意义时是很主动的。传播学者D·巴恩仁特认为:"必须强调的是,讯息的意义就是'发现'、'授予'、'给予'的,而不是'接收'的。"

影响因素

在心理学上,人对自己见闻的理解,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

一种是结构因素,另一种是功能因素。前者是指感官刺激在人的神经系统中引起的反应。后者比较复杂,它是源自于一个人的情绪、需求、经验和记忆的因素,已经不属于纯粹感官刺激的范围。功能因素的具体表现是:人们理解事物时总是把事物组织起来而赋予其意义。而且,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具有选择性,这主要是由当时的需求、兴趣和情绪等决定的。

特点

人的这种选择性决定了他们在有选择地接触到某种讯息后,总是倾向于把讯息内容看作是与自己原有意见相一致的。即使在接触到与自身观点相悖的讯息时,人们也会对它们进行选择性的理解,将它们曲解为与自己相一致的观点。这种从自身需求出发对信息予以选择的心理倾向,使不同的人对同一信息的理解各不相同。有的人对信息全面接受,而有的人则只理解自己所需要的那些部分。所以,传播者组织和传播信息时一定要考虑到受传者的这种选择性理解,要努力防止或至少减少受传者对信息的曲解并尽可能使信息被多数人所正确理解和接受。

分类

一般来说,选择性理解可以分为三种:

1、创造性理解

2、歪曲性理解

3、卷入性理解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