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IP的反思:IP有效,但IP有毒

01

本文不是否定IP,而是对IP认识的深化。

当自媒体成为媒介主战场时,一大批IP借助自媒体脱颖而出。同时,也有一大批IP一闪即失。

看到了IP的一面,还应该看到IP的另一面。

很早(2020年前后)就想写类似的文章,总觉得对IP另一面的认识还不够。包括本文仍然不够深刻。

IP的表现有共性:

IP呈现时尚特征,大起大落,快起快落。

IP崛起时,不可阻挡;IP衰弱时,无可挽救。

IP崛起时措手不及,IP衰弱时同样措手不及。

崛起时是惊喜,衰弱时是惊讶。

如果说品牌成长是长周期,坚持长期主义,那么IP呈现短周期,快速变现。

与营销界朋友交流过这个话题,得出一个结论:IP有效,但IP有毒。

IP的毒副作用就是:短命。

对IP的反思:IP有效,但IP有毒-传播蛙

需要随时做好“归零,从头再来”的准备。

但有多少人能够从头再来呢?多半会活在“从头再去”的幻想中。

几年前,与施炜老师交流品牌与IP话题时,IP正热。施炜老师很冷静地说:品牌是灯塔,产品IP化。

佩服施炜老师的深刻。

02

IP有效,因为IP是内容裂变式传播的结果,小投入,大产出。

IP之所以有毒,在于IP内容的“病毒式裂变”。

有效与有毒,源于相同的原因:裂变式传播。

裂变,即自我复制。典型的裂变,就是病毒自我复制,如新冠肺炎。

品牌与IP的传播是不同传播方式的结果。

品牌是付费传播,IP是内容裂变。

有人形容,自媒体在“传”(裂变),传统媒体在“播”(播放)。

对IP的反思:IP有效,但IP有毒-传播蛙

内容裂变,这是自媒体才有的传播特征。

曾经参加过新营销传播评选,同样的触达率,如果是付费式的,有的亿次触达仍然无感。但如果是内容裂变,是千万级触达影响力就相当大。

付费传播需要反复强化,因此,品牌传播的门槛启效期非常长,绝对是大投入、长周期,典型的长期主义。

内容裂变,可能不需要任何费用投入。内容裂变一定不是细水长流,绝对是山洪爆发,引发集体围观。

付费传播,受众就是受众。内容裂变,受众也是再传播发起者(这就是裂变之意)。两者对信息的认知强度差异巨大。

裂变,一定是对信息的高度认同之下做出的反应。

更何况,只要内容裂变到一定临界点,一定引起“现象级话题”:对传播现象的讨论,从而引发二次传播。

因此,传播的去中心化,反而打造了更加集中化的传播事件。

03

那么,什么样的内容才产生裂变式传播呢?

传播大众媒体的广告,在自媒体上绝大多数无裂变。因为内容调性不同。

具备裂变特征内容的基本特征:共情。

因为共情,所以共鸣。裂变是共鸣的结果。

因为共鸣,所以共振。共鸣达到临界点就共振。

共情,共鸣,共振。这是内容裂变的基本逻辑。
对IP的反思:IP有效,但IP有毒-传播蛙

IP有毒的种子,就埋在共情的内容中。

共情要与场景结合,要与时间、事件结合。同样的语言,换一个时空讲,可能就不共情了。

因此,没有永恒的共情。或者说,共情的情绪永远在变。

总有一天,内容的变化赶不上情绪的变化。

总有一天,会觉得曾经的共情太娇情。

但是,一个IP总不会不断变化共情内容。

因此,IP呈现出时尚特征:审美在循环往复,时尚的高点就是下降点。这与品牌阶梯式上升有所不同。

04

IP有效,但IP有毒。

这是IP本身的结构性问题。仅仅从IP角度看,无解。

既要IP起得快,又要IP有持久性。这种“既要,又要”的要求,难度很大。

品牌与IP的组合,可能是较好的解药。

品牌是灯塔,IP内容化。这就是品牌与IP组合的方式。

通过品牌输出稳定的价值观,让品牌有长期性。

通过适度共情的内容增加内容的裂变性,不追求IP大红大紫,不追求内容极致传播。

在目前的媒体氛围下,只有品牌,存在感低;只有IP,靠不住。

对IP的反思:IP有效,但IP有毒-传播蛙

05

IP有毒,如何解毒?

依赖大众传播做品牌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依赖内容裂变做IP很可怕。

思来想去,在传播碎片化的时代,先找到媒介主阵地,然后采取整合营销传播(IMC)是正道。

先确定媒体传播主阵地。媒介主阵地,一定是传播量最大、最持久,确定传播调性的媒介。比如,喜力、李渡、梅见的媒介传播主阵地是场景体验。大众产品现在的传播主阵地可能是终端媒介,如华与华提倡的“超级符号”。小众产品传播的主阵地可能是电梯媒介。

在确定媒介传播主阵地的情况下,要把所有与用户的接触点确定为传播点。这就是IMC的核心观点:所有接触点都是传播点。

虽然媒介碎片化,但只要秉持IMC的理念“传播的一致性”,就能够让碎片化的媒介形成积累效应,从而形成传播的高密度。

密度,正是传播形成势能的重要因素。

至于自媒体的内容裂变,因为可遇不可求,不放弃,不期待。有裂变加持,有也可,无也可。

至于有人在创业过程中,因为资源原因,哪怕IP有毒,愿意“饮鸩止渴”,那也没有办法了。

传播的核心是“调性+传播量”,这两个要素有对冲的地方。IP内容裂变容量带来高传播量,但内容调性不利于传播持续。内容调性可持续的,又需要花较长时间、较大投入形成传播量。

创业企业利用IP内容裂变形成了IP后,很受容易形成对内容裂变的依赖,反而加大在内容裂变上的投入。这已经为长期实践证明。比较好的做法是转向品牌调性的运作,从IP调性转向品牌调性。

 

作者:刘春雄

来源:刘老师数字化新营销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