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还有必要绑定代言人吗?

7 月 3 日中午,针对一周前 @推理君江小宴 爆料的蔡徐坤致使 C女士“怀孕”、传闻,当事人蔡徐坤连发两条微博进行回应。

其中有多少公关套路,暂且放到一边不做讨论。刀法关注到的是,每当明星疑似出现塌房风险的时候,除了粉丝,最头疼的就是品牌方广告主们。

在蔡徐坤本人正式回应前的一周时间里,以往与他有商业合作的 vivo、欧莱雅、雀巢中国、维达、汰渍等品牌官方微博中,已无法搜索到其相关内容。而奢侈品牌 Prada 因为这几年代言人先后踩雷郑爽、春夏、李易峰,现在又碰上蔡徐坤话题事件,直接被网友送上了热搜。

品牌合作明星代言人,最朴素的想法是为自己起到一个专业形象背书作用,或者借明星的知名度覆盖更广泛的人群。不过这两年,眼看着明星一个个塌房的速度快赶上商业合作官宣的速度,我们不禁想问:品牌还有必要绑定代言人吗?

01 

品牌代言,越来越不“靠谱”

品牌代言人,自古就有专业派和流量派之分。

刀法查阅资料发现,早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国市场,就出现了依靠人物专业度、知名度去进行商业代言性质的行为。伯乐相马、文君当垆这些名人故事,可以称得上是古代版本的代言推广。

先说“伯乐相马”的故事。伯乐是春秋战国时期郜国(今山东境内)人,也是当年的相马名人。据说当时有一个卖马的人卖不出马很着急,于是去见伯乐,说愿意付钱给他,只需要伯乐绕着他的马转几圈,离开时回头看一眼,伯乐照做后,马贩子的马身价暴涨十倍,很快被人买走了。

在这个故事里,马贩子借助伯乐作为相马名人的“专家”身份,绕马几圈相当于为产品做质量背书的过程,大大增强了潜在消费者对马贩子和马匹的信任。

而“文君当垆”讲的是什么故事呢?汉代餐饮业发展蓬勃,街头酒店为了揽客,流行让漂亮女子站在高台酒坛子边上,达到吸睛的目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当年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后,为了谋生,夫妻俩在四川盘了一家酒舍,司马相如负责跑腿打杂,“文君当垆”说的就是卓文君站到店前的酒坛旁边揽生意。

可以看到,卓文君在酒水销售过程中算不上专家背书,而是运用自身的形象优势带来流量,进而形成转化。用今天的视角来看确实存在一定的物化女性,不过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倒体现出了一种前卫的营销思维。

当然也有专业度和知名度合二为一的案例,比如苏轼,因为自身文化 IP 影响力加上他改良后的红烧肉口感提升,“东坡肉”成了杭州地区流传千年的特色名菜,也算是“品牌人”为自己代言的先例了。

反观西方,比较接近今天品牌代言的商业行为发生在 18 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

在 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企业家约西亚·韦奇伍德(Josiah Wedgwood)原先只是为夏洛特皇后生产定制款餐具,之后他嗅到商机,借助报纸传播他的瓷器品牌「Wedgwood」为贵族服务的故事,凭借这种近似蹭名人流量的行为,也让瓷器品牌「Wedgwood」在此后两百多年里成了精致、贵族品味的代名词。

除了皇室贵族之外,由于文学、影视、体育等领域的兴起,西方品牌在近两个世纪中较早合作了相关领域的“明星”。著名演员莉莉·兰特里(Lillie Langtry)代言了一款肥皂产品「Pears Soap」,被认为是那个时代最早的演艺明星代言的案例。

品牌还有必要绑定代言人吗?-传播蛙

到 20 世纪末 21 世纪初,国内市场经济加速发展,依靠明星代言配合大渗透大分销动作,成为品牌的首选。

那时候,除了像“脑白金,年轻态,健康品”、“恒源祥,羊羊羊”这类出现在卫视黄金档的洗脑广告,就是外包装上无处不在的明星形象:「优乐美」奶茶绑定流行天王周杰伦,康师傅「3+2」品牌代言人启用了大热的偶像组合 S.H.E 和飞轮海,各种米面粮油、零食小吃品牌逢年过节推出礼盒款,走亲访友时带上几款印有张国立、陈好、曹颖等国民演员形象的礼盒,莫名感觉有排面。

品牌还有必要绑定代言人吗?-传播蛙

2013-2014 年,内地文娱市场发生了多个变化:

  • 在平台方面,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崛起,微博等移动社媒端方兴未艾,前台播放量和热搜数量逐渐成了人物/事件影响力的一大判断标准
  • 在娱乐圈内,“四大三小”流量称霸内娱,吴亦凡、李易峰、鹿晗、杨洋,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一夜间身价倍增。同一时期,《小时代》系列电影进一步验证了明星阵容+资本牵头宣发带来的商业回报价值

OPPO、vivo 率先拥抱流量明星,在多个核心城市地铁交通枢纽,随处可见全明星家族代言海报。另一边,传统品牌如蒙牛、伊利也在积极迭代明星代言人的形象,不仅将多条产品线分别合作 90 后及 Z世代喜闻乐见的选秀偶像,还大力投入到选秀综艺节目中去。

这一阶段,随着 Z世代在消费中的话语权提升,“品牌年轻化”已经成为一个时代命题,品牌也从只管大渗透大分销,变成了更关注破圈营销。

不光是传统品牌,那些古老的奢侈品牌也在考虑怎么向年轻人讲好文化故事。有的奢侈品为了不破坏品牌调性,选择和流量明星合作限定的产品线或限定区域,出现 xx 品牌大使、品牌挚友、品牌合作伙伴等头衔。

直到 2020 年 2 月,发生了一件震动粉圈的“肖战事件”,直接影响到品牌方对流量明星代言风险的评估。而在 2020 年 4 月“罗志祥事件”、2021 年年底“王力宏事件”,从流量明星到实力艺人,方方面面的塌房,让品牌不得不对代言人的选择变得慎之又慎。

02

这个品牌代言人非请不可吗?

蔡徐坤塌房后,奢侈品品牌 Prada 可能是受伤最深的品牌。被调侃为“内娱扫黄打非办”也就算了,还要被质疑中华区收入是不是都靠违约金。舆论为了玩梗也不顾事实真相,硬生生背了柯震东和吴亦凡两口大锅。

品牌还有必要绑定代言人吗?-传播蛙

这两年明星频频塌房,波及的品牌也不在少数。从郑爽、吴亦凡、王力宏、李易峰、邓伦到蔡徐坤,每当有明星塌房,品牌第一时间就会发布声明,“最短代言记录”也在被不断刷新。可以说没走过切割、解约、索赔这一整套流程,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公关。

既然请明星代言有风险,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品牌前赴后继?在当下的商业环境里,代言人还是品牌的必需品吗?

我们不能否认,代言是品牌营销战略的一部分。一个好的代言人为品牌带来的不仅是销量,更是品牌势能的提升。尤其在初创品牌快速打开市场,成熟品牌转型扭转形象时,一个合适的代言人能帮助品牌更快达到目的。

但品牌也要知道,代言人不是万能的。谁红就请谁,不顾代言人与品牌调性是否相符,或者请了代言人就万事大吉,忽略产品本身,为了销量是使劲收割粉丝,都是损害品牌形象的做法。

品牌代言的关键在于怎么选人,以及把握用人尺度。选人不对,轻则做无用功,重则被负能量反噬。用人过度,与代言人绑定过深,则会被质疑吃相太难看,失了品牌调性。

比如前段时间,海澜之家签约张颂文,拿下了张颂文的第一个代言,本是喜事一桩。张颂文的个人形象与海澜之家的也很相符。当大家都觉得海澜之家终于找对人了,品牌方的操作却败了好感。

品牌还有必要绑定代言人吗?-传播蛙

为了抢到张颂文代言首个品牌的头衔,海澜之家连代言人官宣海报都没来得及拍,直接把粉丝拍摄的照片放进官宣文案。被发现后,海澜之家迅速删文,并撤下物料。但其“不专业”的形象已经传播开来。之后虽然二次官宣,效果也大打折扣。

在张颂文之前,海澜之家还请过周杰伦。可谁知道,在张颂文和周杰伦之间,还有一个许魏洲。这一段“无人知晓”的代言,可以说是无效代言的模版了。

哪怕高贵如奢侈品品牌,也会因为代言人选择问题遭受非议。比如 Dior 宣布赵丽颖为品牌形象大使时,就被嘲“土味”,香奈儿签约李玟后,因为“贵妇”们的抵制,被迫与其终止合约。

03

不请代言人的品牌,靠什么出圈?

当很多品牌还在苦恼怎么选代言人,或为自己的错误决策买单时,有一部分品牌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请代言人。

品牌不请代言人的情况大致分为两类:请不起,或者不需要请。第一种情况常见于刚起步的初创品牌,第二种更多是高势能品牌。

那么在不请代言人的情况下,新锐品牌和成熟品牌分别会用哪些营销方式替代?

先看新锐品牌。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新锐品牌希望用小成本撬动流量,一个可以参考的方法是先找到并触达核心人群,再通过 KOL 加深与用户的联系,积攒口碑后通过转介绍破圈。比如吾岛酸奶,面对低温酸奶这个大赛道,圈定了“运动人群”这一核心用户群体。建立“健身人士必囤酸奶”的形象之后,再通过 KOL 内容传播稳固心智,进而触达更广泛的人群。

对于成熟的、高势能品牌而言,玩法则更多。

一种是不请明星,直接以创始人的形象作为“代言人”。比如苹果,史蒂夫·乔布斯的形象比任何明星都能代表品牌理念和调性。在苹果的宣传物料里,也很少看到明星的身影,更多是素人。为了表达品牌的文化包容,苹果的海报里会出现各色人种和残疾人。用户和产品,就是它最好的代言。

品牌还有必要绑定代言人吗?-传播蛙

一些奢侈品品牌还会拥有一批“野生代言人”。品牌会给明星送或者借产品,让他们穿着产品出街,出席演艺活动,但不会给“代言人”的头衔。比如明星杨幂,一度以街拍穿搭爆火,成为众多品牌的“野生代言人”。这种有实无名的代言方式,正在被设计师服装品牌和珠宝品牌沿用。

还有一类品牌不请代言人,则是为了保持形象。像劳斯莱斯、爱马仕这类顶级奢侈品品牌,几乎从来不会请代言人。品牌代言本质上是相互借力,势均力敌才是理想状态。一旦有一方的势能或形象差太远,就会有碰瓷感。

对于顶级高奢品牌而言,一方面很难找到与之匹配的明星,不管谁来代言,用户都会问句“配吗”?另一方面,一旦品牌形象被具象化,就会失去神秘感。就像虚拟偶像变成真人后往往会幻灭,品牌有时候也需要留白。

04

分析师点评

如今的娱乐圈,品牌请明星代言就像玩扫雷,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碰到的是小红旗还是炸弹。品牌虽然无法预测谁会是下一个塌方的明星,但通过调整营销策略规避风险,还是力所能及的。

在签约之前,至少想清楚三个问题:1、请代言人的目的是什么?2、代言人和品牌形象、调性一致吗?3、万一代言人塌房,有没有危机预案最大化减少品牌损失?

最后祝愿所有品牌,找到的代言人都品学兼优,遵纪守法。

来源:刀法研究所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