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园是怎么做起来的?

今年1月16日,被媒体誉为餐饮界“扫地僧”的小菜园,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引起业内强烈关注。

说小菜园是扫地僧,是因为它自2013年创办以来深耕下沉三线城市又从不打广告,显得特别神秘;但招股书数据一上来却非常能打——

在疫情最艰难的2022年,小菜园营收逆势增长达到32.13亿元,同比增长21.4%;去年消费疲软环境下,小菜园前三季度营收达到34.29亿元,继续增长41.6%,而且净利润赚了4.3亿,同比大涨107%。据媒体报道,目前小菜园估值达到500亿。

值得一提的是,小菜园声称只开直营店,绝不搞加盟,10年时间开出548家门店,目前数量已经超过中餐一哥西贝(贾国龙用30年时间开出353家直营门店),绝对是中餐赛道难得一见的优秀选手。

小菜园主打新徽菜产品,新指的是把过去徽菜不足之处,比如重色、重油、重味等特点进行改良,推出健康好吃的菜品,核心菜式有安徽臭鳜鱼、农家红烧肉、地锅本仔鸡等特别受欢迎,并以“好吃不贵”的平价路线为卖点吸引客人。

那么问题来了:

1、小菜园是怎么做起来,并在疫情时期实现逆势增长的?

2、餐饮企业如何对员工进行“私域”运营?

3、自建供应链和数字化如何提高小菜园经营效率?

小菜园是怎么做起来的?

小菜园模式能够成功,跟创始人汪书高的经营理念有莫大关系。

2013年,农村出身、做过厨师和商务酒店生意的汪书高,在老家安徽铜陵开出了第一家小菜园,并坚定要走平民中餐路线。他曾对媒体说,“我们是慢热型发展,不打广告,只靠口碑”。

那么小菜园到底是怎么做起来的?弯弓研究总结三大核心原因:

1)去有鱼的鱼塘:找准客户+做好复购

要做好餐饮,第一步就是要找准目标客户。小菜园做新徽菜,客户自然是徽菜爱好者。据窄门餐眼数据,小菜园目前门店分布前五名是:江苏(248家)、安徽(129家)、上海(62家)、浙江(40家)、湖北(17家)。

小菜园是怎么做起来的?-传播蛙

不难看出,上述五个地方都是安徽人长期居住或者外出打工区域,小菜园把门店开在这里,自然不愁没客人来吃。

但小菜园还做了一步操作:起家的时候选择在上述地方的三线城市发展(除上海外),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小菜园门店在三线城市有228家,占总门店46%。

这么做是有原因的。比如江苏省的门店比安徽大本营还多,是因为江苏省消费力特别强,全国百强县有25个就来自江苏。毕竟在一个9亿人月入两千的国度,并不是所有下沉城市都有为新餐饮埋单能力的,这个道理汪书高懂。

另一方面,生意要长做长有,就必须做好复购。尤其在下沉城市,做生意特别讲人情关系和人品口碑,一家饭店好不好吃,在小县城口口相传下,很快人尽皆知。

从招股书看,小菜园确实把口碑做起来了。2023年前三季度,小菜园堂食顾客达3561万人,外卖订单总数为1334万单,主要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下沉市场收入占总体营收43.4%,这一定程度反映了客人为小菜园埋单的意愿程度。

2)击中消费痛点:低价+高质

2013年,小菜园在铜陵开业,走亲民平价路线。当时一碟麻辣豆腐3块钱、土豆丝5块钱,当天顾客爆满,但店长反映忙碌一天营收只有四千多块,有些灰心。但汪书高坚持住了,不久后的一个周末,门店营业额就超过一万元。

小菜园这种平价经营基调延续至今。尤其这两年大环境下行,人们消费更讲求实惠,甚至希望物超所值。小菜园实行“好吃不贵”经营模式,推出客单价在50-80元产品,正好切中了当下的消费趋势。

但小菜园并非只是便宜,还做到高质。比如,小菜园炒菜用福临门/金龙鱼非转基因食用油、煮饭统一用农夫山泉、大米直采黑龙江五常大米、连电饭煲都要选2万块钱的品牌,光这几点已经吊打众多中式餐饮店。

小菜园是怎么做起来的?-传播蛙

此外,小菜园还深入养殖端跟农户合作散养仔鸡。一个例子是,2020年2-6月,由于分管养殖员工的失误,导致仔鸡供给断档,小菜园招牌菜地锅本仔鸡无法推出。但小菜园并没选择到菜市场买”平替“仔鸡,而是到6月供给跟上后才重新上市,以保证顾客菜品品质。

低价+高质的组合拳,让小菜园生意越做越大。以至于汪书高说过一句很雷军的话:”我认为(开餐厅)好吃不贵最重要,2024年会有更多举措追求极致性价比。“

3)互联网打法:引流菜+利润菜

菜品低价高质虽然受欢迎,但问题是小菜园怎么赚钱?

汪书高的策略是,依靠平价菜引入客户流量后,再顺势推出高客单价菜式赚取利润。这种打法可以说很互联网思维。比如,先用不到十块钱土豆丝等量大好吃的平民菜吸引顾客,再推出60-100元的臭鳜鱼、红烧肉、瓦罐汤等高价菜。

由于小菜园门店多开在居民社区和大商场,顾客多数以家庭单位来吃饭,人一多,点大菜(高价菜)就变成刚需。而这些大菜的成本在20块钱左右,所以毛利颇高。以招牌菜臭鳜鱼为例,小菜园每年能卖300-400万条,按68元/碟计算,一年收入2个亿,堪称是门店大单品。

总的来说,小菜园利用以上三个维度打法,在铜陵开店时已经做到排长龙。到2020年疫情期间,小菜园越来越火爆,开始急速扩店,利润翻番,它到底怎么做到的?

小菜园内核驱动器:把员工运营起来

在中国餐饮界,企业模式向来有直营VS加盟之争。

比如喜茶前期专注开直营店,走中高端茶饮路线,打造有影响力品牌从而实现品牌溢价;以蜜雪冰城为代表的企业,在赚取加盟商钱的同时能快速占领市场。

但企业其实还有第三种选择——就是以华莱士为代表的合伙人制。一家华莱士门店由员工、管理层、供应商等人员组成。这样的好处是,在华莱士内部,人人都是当老板的,这样一来无论公司效率,还是员工积极性都能极大提高。也正是这套制度让华莱士开店2万家,成为下沉之王。

小菜园效仿的正是华莱士这套制度。汪书高曾对媒体说,小菜园不会搞加盟模式,而是依靠口碑取胜,而口碑取决于厨师等一线员工。

严格来说,小菜园不仅是依靠厨师,而是在”运营“厨师才对:

1)合伙人制度:保证分店产品质量

小菜园的合伙人制,就是让厨师作为店长开分店、当老板。

小菜园把股权分为七份,一份创始人汪书高全资持有,一份与高管共分,剩下五份留给集团129位核心员工,与他们共享超过40%股权,而这些员工多数是从集团内部培养起来的厨师和基层员工。

之所以把厨师作为分店店长,首先是因为,餐饮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食物味道,而厨师就是其中的核心角色,厨师最懂其中的门道。

第二,跟麦当劳等西式快餐不同,中式餐饮品种多、煮法复杂,向来难以标准化。所以,不少中餐企业在进行食物标准化的同时,开始大力推进厨师标准化,进而赋能给分店保证产品质量。

同样把“人”标准化,小菜园的做法是让厨师出头当领导,这样能极大提高他们对菜品质量和经营收入的积极性。相比之下,费大厨的做法刚好相反,它是要把厨师螺丝钉化,让他们只精通炒2-3道菜。两种做法都保证了分店跟不上总店质量的问题,只不过一个是激发厨师潜力,一个给厨师画上了能力圈。

最后,小菜园分店是与优秀的厨师长一起持股,总部不收管理费、品牌费,但物流供应、员工培养、菜品研发由总部负责。而且,即使亏了,门店会由总部收回,厨师长没任何成本风险,只需要专心把分店经营好即可。

2)师徒制:加快分店裂变速度

有合伙人制保证分店质量,接着就要考虑如何快速开店的问题,毕竟优秀的厨师长是有限的。

小菜园的扩张一直通过内部裂变,当厨师长成为分店店长后,总部鼓励厨师长培养新的厨师长。

但为了避免人性中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情况发生,总部规定,老厨师带出了能顺利通过考核的徒弟,就可以带走50%股份去开新店,把事业越做越大。在小菜园,一位厨师长最多可以管理50家分店。

可以说,小菜园很早就把”私域“运营玩明白了,只不过“私域”的对象不是对外的顾客,而是内部员工。通过把员工运营成创客,再不断进行裂变,使集团内部从上到下员工成为利益共同体,积极性和战斗力自然杠杠的。

3)模仿海底捞:服务好员工

小菜园目前有两万多员工,即使在上海北京一线城市,当地员工的宿舍也租在距离门店5-10分钟的路程位置,而且至少是精装修。每家宿舍配有保姆,负责叠被子、搞卫生,让员工全无后顾之忧,集中精神工作。

其次小菜园还引入”计件制“,把员工工资拆分位底薪+分红+计件提成。比如厨师,每个人负责不同的菜品,根据效率和菜品难度,给员工计算提成。

也正是以上三个”运营“员工的制度,小菜园把员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从而能够在疫情逆势增长——

小菜园总经理李道庆在接受《市界》采访时透露,让员工当老板,积极性完全不同。疫情封锁时期,很多商场不能开门,小菜园有区域门店为了生存下去,绞尽脑汁想了各种方法,最后沟通协商,去店里做盒饭提供给附近居民做生意,一下子扭转了颓势,营业额比正常时期还要好。

而另一位在铜陵小菜园旁边开奶茶店的老板也曾说:我看了5年,因为店长持股,店长付出程度超高。疫情封城还接志愿者和医生护士的午餐订单,渗透到细枝末节。

反映到现实,根据小菜园招股书,小菜园目前收入主要以堂食业务和外卖业务构成。其中堂食业务占比最大,占总营收68%。外卖业务则从2021年的15.5%占比,上升到2023年前三季度的31.5%,达到10亿营收。外卖业务的急速增长,相信与疫情时员工积极推动业务的行动是分不开的。

自建供应链与数字化如何提高小菜园效率?

2023年,小菜园获得头部VC加华资本两轮融资,累计金额达5亿元,是今年大众餐饮市场最大的一笔投资。

这笔资金的用途,一部分会被用于小菜园的门店扩张,另一部分则会用来打造企业的供应链和数字化建设

在供应链方面,小菜园通过自建供应链体系,覆盖采购、加工、仓储和配送一体的全流程环节,在全国建有一个中央厨房加工厂和11个分仓,每个分仓会辐射周边40-60家分店。

小菜园在坚持菜品现炒的基础上,不用预制菜,而是通过自建的中央厨房加工生产调料包、速冻制品、酱卤制品和净菜,而这些食材则会由200多辆的自建运输车队送到各地门店厨师手中。

得益于自建供应链和集中采购能力提升,小菜园降本增效的效果越发明显——小菜园的原材料和消耗品占收入的百分比,从2022前三季度的33.6%下降到2023年同期31.4%。

在自建供应链的同时,小菜园的数字化建设也发展得相当迅速。

据加华资本介绍,小菜园非常重视数字化和智能化,全力完善以数据资产为核心的商业智慧洞察体系。

近年,小菜园已陆续上线了SAP系统、CRM会员系统、BI系统、业财一体系统、供应链SCM系统、线上商旅系统等,以业务在线化、用户数字化、运营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为公司核心战略落地护航。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内容提到,小菜园非常坚持现制炒菜出品,但又希望在数字化方面提升出餐效率,于是在部分门店开始试行炒菜机器人,可以说是中餐店数字化走得比较前的企业。

数字化和标准化,必定是餐饮企业的未来趋势。厨师出身的汪书高具备非常深厚的产品情结——后厨必须坚持现炒模式,其余环节尽可能数字化完成,最终达到菜品风味与效率的平衡。这是未来餐饮企业必须要把握好的重要方向。

来源:私域流量观察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