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传播,用户即媒介

01

引言:新媒体重构传播生态

传播,究竟有多重要?《创世纪》中,人类欲建通天塔,上帝以语言之乱令其功败垂成。这一寓言深刻揭示了传播是推动信息流通、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下,互联网技术的迭代与社交媒体的崛起,为信息的快速传播提供了基础,同时也彻底颠覆了传统的传播叙事模式。曾经由专业机构主导的PGC传播逐渐式微,UGC凭借其低成本、高参与、强裂变的特性,成为新时代传播的核心引擎。

用户从被动接收者变为主动创作者,传播从“单向灌输”转向“全民共创”。这一变革不仅重塑了品牌营销的逻辑,更重构了社会信息流动的底层规则——“一万次重复的PGC不如一次万人同频的UGC”。

万物皆传播,用户即媒介-传播蛙

02

新媒体传播的核心特征

传播是指将合适的内容在合适的时间发送给合适的人。这其中,有重要的一环,以合适的方式来传达,就是指传播媒介。传统媒介时代,传播主要依赖于户外广告、纸媒以及电视广告这三大支柱。

步入新媒体时代后,媒介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微博、微信、抖音、知乎、小红书等新兴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立体化的传播网络,即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矩阵。这一矩阵不仅拓宽了传播的渠道,更标志着传播生态的深刻变迁。

1. 传播媒介的变迁:从“重”到“轻”

传播媒介的演变史,本质是信息载体的“减重史”:从石壁刻字、竹简丝帛到海报,再到数字化的短视频与直播,媒介越来越轻,传播效率却指数级提升。正如“弱传播理论”所述:“风好传播,山不好传播”,轻媒介天然具备更强的穿透力。短视频的病毒式扩散、微信朋友圈的裂变传播,正是轻量化媒介强大传播效果的有力证明。

2. 传播方式的进化:从中心化到去中心化

传统媒体时代,传播依赖于电视、报纸等中心化媒介,品牌通过高频次广告轰炸占领用户心智。例如,1995年秦池酒以6666万元夺得央视标王,一年内销售收入增长5倍,成为“重金砸广告”时代的经典案例。然而,在如今去中心化时代,这种“单向传播”效率低下,用户对商业广告的天然排斥性日益增强。

新媒体时代,传播媒介呈现“轻量化、碎片化、社交化”特征。抖音、微信、小红书等平台让每个用户都成为传播节点,信息通过社交关系链实现指数级扩散。如2024年刀郎线上演唱会,短短三个半小时吸引了5200万人观看,用户自发刷屏式互动与打赏捐赠,形成“全民参与”的传播奇观。

3. 传播逻辑的颠覆:从“说教”到“共创”

传统PGC传播强调“官方叙事”,品牌需反复强调同一信息(如脑白金广告的洗脑式重复);而UGC传播则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开放性内容激发二次创作。例如,劲酒通过网友自创的“便利店调酒配方”成功年轻化,用户将劲酒与红牛、苏打水、柠檬片等混搭,赋予其“中国威士忌”的新标签,相关UGC内容在小红书收获477万+篇笔记,推动品牌销售额实现逆势增长。

03

UGC传播的崛起

1. UGC传播的底层逻辑

UGC的本质是“无痕传播”,以用户真实体验为核心,通过情感共鸣与社交裂变实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

UGC传播中,用户通过自发的分享、模仿、互动,将商业信息嵌入生活场景。例如,汾酒旗舰店在抖音发布“桂花汾酒DIY教程”,引发用户竞相模仿并衍生出茉莉汾酒、肉桂热白酒等创意调酒,使汾酒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网红酒。这种“自来水效应”让传播成本趋近于零,却能达到传统广告难以企及的渗透深度。

2. UGC与PGC的核心差异

 

万物皆传播,用户即媒介-传播蛙

从成本上看,PGC模式通常需要高投入,例如明星代言和广告制作等费用;而UGC模式则几乎不需要成本,用户可以自发创作内容并在平台上分享。

传播路径上,PGC模式具有单向输出和衰减迅速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的热度和关注度会逐渐降低。UGC则可通过多级裂变的方式,即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被用户转发和分享,持续引爆话题,保持用户的关注。

在用户关系上,PGC模式下的用户往往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的状态,而UGC模式则鼓励用户主动参与内容创作和分享,形成情感共鸣,这种主动参与的方式有助于增强用户对品牌的黏性和忠诚度。

从内容形态看,PGC通常是封闭式故事,是由专业团队精心制作的内容,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视觉效果;UGC则是开放式共创,更加注重用户的参与和互动,鼓励用户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有助于激发用户的参与热情。

以白象方便面为例,借助脚踩酸菜事件,其通过“自强员工”话题和“拒绝日资”的爱国叙事,在微博、抖音引发用户自发声援,相关UGC内容推动品牌销售额突破130亿元。相比之下,若仅依赖传统PGC商业广告,则难以突破用户的心理防线。

04

触发UGC传播的六大策略与案例

1.新品引爆:创新、改变

金星啤酒作为一个老牌啤酒品牌,于2024年推出中式精酿,特别是信阳毛尖啤酒,直接引爆行业。海量素人同时进行传播,这种“草根”营销方式迅速扩大了品牌影响力,增加了产品的曝光度和口碑。信阳毛尖啤酒的推出和成功,不仅为金星啤酒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为整个啤酒行业树立了创新的典范。

万物皆传播,用户即媒介-传播蛙

2.事件引爆:借势社会情绪

2024年娃哈哈业绩重回700亿区间,核心驱动力是“宗老”引发的全民怀旧潮。其中“娃哈哈情怀潮”,让AD钙奶重回百亿阵营。在该事件中,网友自发创作“童年AD钙奶”回忆视频,用户情感转化为消费行动。

此类传播需精准捕捉集体情绪,以轻量互动(如投票、话题标签)激发参与感。

3.IP引爆:借力网红或知名人士

雷军作为小米科技的创始人,其个人IP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和带货能力。在一次出差前,雷军分享了一条收拾行李的视频,其中有两罐辣酱。这一细节被眼尖的网友发现后,迅速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开来。“饭遭殃”品牌快速反应,通过“蹭热点+直播矩阵”,将流量转化为销量。不仅如此,辣酱企业还迅速联动小米园区,将偶发事件转化为持续热点。

4.情绪引爆:用“梗”击穿圈层

白象方便面在“脚踩酸菜”事件后,霸气回应“没添加,放心吃”,叠加河南水灾捐款、雇佣残疾人等正能量事件,UGC口碑助推其销售额突破130亿。

梗文化的本质是降低传播门槛,用娱乐化内容引发群体共鸣。鸿星尔克因捐款事件被网友戏称为“破产式营销”,相关段子与表情包在B站、豆瓣疯狂传播,品牌直播间一度被“野性消费”挤爆。鸿星尔克的“野性消费”虽未持续,但证明网友造梗能力是品牌破圈的捷径。

5.共创引爆(DIY):让用户成为设计师

汾酒官方抖音店铺推出了一则“桂花汾酒DIY制作指南”,这迅速激发了用户的创作热情,他们纷纷效仿并创新出茉莉香汾酒等多种新式调酒,使得汾酒一跃成为年轻群体中的热门网红酒品。这种由用户自发形成的传播效应,几乎接近于零投入,却实现了远超传统广告的传播深度和广度。

万物皆传播,用户即媒介-传播蛙

小米也深谙此道,其“爆品思维”强调与用户共同打磨产品。雷军通过微博分享工厂实拍、直播生产线,均体现“用户即伙伴”的理念。这种透明化沟通让粉丝自发成为品牌传播者,形成“米粉文化”的护城河。

6.幽默引爆:无厘头引爆

每个人都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成为焦点,而“长城炮”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搞笑视频博主大力仑,一句“长城---炮”,使视频迅速触达感兴趣的用户群体,实现了病毒式传播。因为一段视频而一夜成名,这不仅让她成为了网络热议的焦点,也让长城汽车这个品牌在一夜之间收获了巨大的关注。

在“长城炮事件”爆发10天后,大力仑的粉丝数迅速增加了170万。这个流量不仅来自于网友们的分享和转发,还来自于央视军事和北海舰队等官媒的加入。长城汽车用幽默和大气的回应,赢得了网友的好感,也增强了品牌的亲和力。

UGC传播模式总结

UGC传播,其速度之快、奇袭之猛、效果之强,让人叹为观止!UGC传播看似和风细雨,其实是洪水猛兽;积蓄力量、制造话题、万箭齐发、集中引爆、瞬间击穿。UGC传播对传统实体企业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新营销团队总结出的“步空一体”方法论可以借鉴:线上UGC传播要实现高空轰炸,制造传播势能,形成核爆式、脉冲式传播;线下要有产品、有渠道,有步骤地攻城略地,实现小步快跑。通过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开战即决战的效果。

05

结论:万物皆传播,用户即媒介

1.新媒体传播的挑战与再思考

UGC传播不是万能的,其碎片化叙事特性可能会导致信息泛滥和舆情失控。例如,抖音日均亿级的内容更新中,仅3%的爆品贡献70%流量,品牌需更精准地捕捉用户注意力,避免陷入“为传播而传播”的陷阱。

UGC的开放性可能引发不可控的舆论危机。碎片化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热点事件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发酵,形成强大的舆论场。但另一方面,这也为不实信息和谣言的扩散提供了温床。一些未经核实的消息,在网络的推动下,可能迅速成为“热门话题”,误导公众,造成社会恐慌或不必要的误解。

因此,品牌需建立舆情监控体系,及时引导话题走向。

2.未来传播一定是UGC引爆时代

新媒体时代,传播的本质不再是“覆盖”,而是“连接”。品牌需摒弃“自说自话”的方式,以用户为中心,构建“参与感-共鸣感-归属感”的传播链路。传统PGC传播引爆后,衰减很快会到来;而用户自己参与的UGC,可以多次引爆,继续引爆。用户自己讲故事,或者各种故事反转成为继续引爆的关键。

UGC要么是一针捅破天,一个作品引来天量传播;要么就是群起模仿,病毒传播。无论是劲酒的年轻化突围,还是小米的粉丝经济,均证明了一点:唯有将用户变为故事的创作者与传播者,品牌才能真正融入时代浪潮。

正如美国营销大师舒尔茨所言:“所有的接触点都是传播点”,在万物皆传播的今天,每个用户的一次点赞、一次转发,都在重塑品牌的未来。

来源:刘老师场景营销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