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退场”后鸡汤情感类自媒体的一些思考

咪蒙“退场”后鸡汤情感类自媒体的一些思考-传播蛙

2019年2月21日,以《寒门状元之死》涉嫌内容造假、前后不一的“爱国言论”为导火索,大量网民对咪蒙积累已久的愤懑情绪瞬间爆发。

由此,曾经风光无限的自媒体大号咪蒙,及其亲手缔造的商业帝国与业界神话轰然倒塌。

咪蒙“退场”后鸡汤情感类自媒体的一些思考-传播蛙

一、咪蒙退场

有人说,咪蒙被全网封杀,标志着“咪蒙时代”的落幕。

但我们必须清醒的意识到“一个咪蒙倒下去,还会有千千万万的“咪蒙”站起来”。也有人说,咪蒙是“毒鸡汤教母”。

这话说的倒是不假,回想一两年前,咪蒙就是业内的一个标杆,无论大号还是小号,不知多少小编没日没夜的研究咪蒙的标题、排版、选题和文章风格。

到如今,咪蒙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咪蒙虽然倒下了,但“咪蒙式毒鸡汤”还在文火慢煮着,咪蒙制造对立、煽动情绪的种种手段,也还在被她的继承者们传承发扬。

咪蒙虽然倒下了,但似乎并没有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情感类自媒体还在肆无忌惮的煽动用户情绪。熬煮的鸡汤虽然没了砒霜,却显得食之无味、毫无营养。

就在咪蒙“退场”之际,她的继承者们还不忘“踩在她的尸体上”狠狠地鞭笞她一顿,狠狠的批判咪蒙。

然而,这些批判咪蒙的文章,又何尝不是“咪蒙以另一种形式的重生”。

咪蒙“退场”后鸡汤情感类自媒体的一些思考-传播蛙

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咪蒙这个迎合公众情绪的巨头倒下了,但有需求就会有市场。

公众的情绪还在,咪蒙的那千万粉丝还在,但咪蒙长期占据的“宝座”却是空了下来,剩下来的情感类自媒体无一不想再现咪蒙曾经的辉煌。

二、咪蒙的运营模式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咪蒙留下来的方法有些部分已经过时了,后来者们必须有所改变,才能更好的发展。

如果作为一个情感自媒体,想在这场竞技中博得一席之地,或者说不希望被冠上“煽动情绪”的名头,下面几个方法能对你有所帮助。

1、顺应而非迎合公众情绪

首先我们要明白,“顺应”与“迎合”,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咪蒙经常性迎合公众情绪,无论是《致贱人》还是《寒门状元之死》,都是说出来受众深藏心底却不敢说的话,这是咪蒙高明的地方,是成就她的神兵利器,却也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为这种做法很容易被扣上“恶意引导舆论”、“精神传销”的帽子。想避免这种危险,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应而非迎合公众情绪。

舆论就在那,只需顺水推舟即可,所谓法不责众,跟舆论保持一致,便不容易踩雷。安安稳稳的做一个受众情绪的代言人,既能收获流量,又能收获好评,两全其美。

比如前段时间“翟天临学术造假”。

类似这种舆论一边倒的热点,便可以使劲儿蹭,那段时间很多公众号都是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梳理了一遍,时不时加上几句对他的嘲讽,配上几张当事人的图,便轻松斩获10W+。

当然,文章怎么写,怎么排版布局、语言风格等就要根据每个号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了。

2、渲染而非煽动情绪

同样的,“渲染”和“煽动”也不是同一个概念。

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增加说服度,调动受众情绪,内容编辑难免会对情绪进行刻意渲染,这本就无可厚非,但渲染到了极致便成了煽动。

而一些选题本身就带有煽动色彩,内容编辑应该特别注意。比如咪蒙对直男的恶意批判,以及伪女权内容等等二元对立的主题。

去年10月捅出“马蜂窝数据造假”的博主“小声比比”,如今也成了渲染情绪的一把好手。

他化身正使者,致力于揭露各种社会丑态,但对于尺度的把握却是很好,不触碰底线。用户在看完内容之后,也觉得骂的够爽,够痛快,也就不会去“搞事情”了。

另外,小声比比为例渲染情绪在内容形式上也下了不少功夫。

咪蒙“退场”后鸡汤情感类自媒体的一些思考-传播蛙

比如:

1、将一句话拆成多段说,单行不超过20字,最大程度上降低用户的阅读难度

2、重点内容加粗、放大字号、改用棕红色字体

3、隔几行就插入图片、对图片内容重点信息进行标注

4、时不时插入表情包,这种简单的形式加内容,自然将情绪止于渲染而非煽动

咪蒙“退场”后鸡汤情感类自媒体的一些思考-传播蛙

然而,我们要清醒的意识到,若只是做到了以上两点,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安全一点,但还是没有摆脱咪蒙的老路子,更不用说转型。

同时,我们必须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

首先,咪蒙被封杀很可能是个警钟,虽然“咪蒙式自媒体”如今还活得很好,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可能展开下一轮封禁行动。

所以,转型不说是迫在眉睫,也应该提上日程。

其次,根据钛媒体报道:“自微信7.0将私密的点赞改为公开的好看之后,咪蒙文章的点赞数骤降,‘羞耻性关注’已经难以为继。”

这也说明用户的审美情趣在不断提高,鸡汤文市场在未来将进一步缩小。

这种情况下,内容编辑们,尤其是以前学习咪蒙的编辑们,就该思考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三、如何打造三观正的公众号?

我的思路就是总结咪蒙的教训,打造一个“三观正”的公众号,具体方法如下。

1、提供新鲜的内容

上个世纪90年代,雅虎创始人杨致宁和费罗确定了互联网的游戏规则——开放、免费与营利。

互联网开放免费的特性给予我们很大的方便,信息得以快速传递,但自媒体的出现加剧了互联网的“凸透镜效应”,促进了信息流通的频率,反而降低了信息传递与更新迭代的速度。

比如:

今年一月份有一篇爆文名为《甘柴烈火》

被曝是抄袭财新网团队的相关报道,事实真相到底为何我们暂且不论。

但我们不难看出,对于事实性的内容,自媒体由于时间经历等因素,很难获得第一手的资料。

相信很多从业者也有相同的经历,每次确定选题之后,就是要在网上搜索相关文章,然后东拼西凑出一篇文章。

或者是这样一个问题:“碰到同一个热点事件,如何写出新意?”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看了不少关于咪蒙的报道,大部分文章都有提到咪蒙过去的经历,但说来说去也就三四件事:

1、写咪蒙原名是马凌

2、写咪蒙曾在《南方周报》工作

3、写咪蒙毕业论文是《玄学本体与阮籍诗歌》

4、写咪蒙是《好疼的金圣叹》的作者

虽然每篇文章在表述上稍微有点不同,但是我想这些小编应该是看了同一篇报道。

来源于:环球人物杂志

那碰到热点应该怎么写呢?

我的答案是合并同类项,透过现象看本质!

比如:

前段时间星巴克猫爪杯特别火。

如果只是简单批判用户对物质与虚荣的单独追捧,就显得单调而且没有新意。

但如果把猫抓杯和他的网红兄弟如脏脏包、抖音网红景点等等一起写。

再上升到理论层面,写消费主义与景观社会,就会显得自己有内涵有深度。

另外还要保持自身独特性,生产别人不曾生产过的内容。

咪蒙“退场”后鸡汤情感类自媒体的一些思考-传播蛙

比如:

丁香园控诉权健的文章。

能引发舆论,是因为以前互联网上没有人说这件事,于是它便有了价值。

因为很多公众号生产的内容,都是对互联网已有内容的二次创作,但这样不对,应该致力于创造一手资料,为此内容生产者需要更加努力。

2、提供不一样的观点

前面我说要顺应公众情绪,但如果想要打造一个三观正的公众号,就要适当地逆公众情绪而行。

比如:

前段时间因为《吐槽大会》而走红的李诞。

在全网范围内都备受追捧,其“人间不值得”的口头禅也被奉为至理名言。

然而这个时候冒出来了一篇文章《求你们不要再尬吹李诞了》,也一石激起千层浪。

又比如:

《无名之辈》热映之际。

很多公众号都在说任素汐演技多么多么好,演戏有多么辛苦。

然而任素汐本人却站了出来说自己“没有演过600场驴得水,1500个耳光也不知是怎么算出来的”,将对自己的捧杀扼杀在摇篮里,虽然公众号很少夸她了,但此举却是圈了不少粉。

由此可见,在适当的时间,适当地发出不一样的声音是非常有用的。

当舆论指向一边时,站在另一边的角度来看带问题,发出不一样的观点,有时候会反而比一味的顺应受众效果更好。

传播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沉默的螺旋”,还有一个理论叫“反沉默的螺旋”,当你抛出一个跟主流舆论不一样的观点时,那你实际上时站在了“反沉默的螺旋”这一边。

虽然在表面上这一方处于弱势,但其受众群体却并不一定小,这个群体必将成为你的忠实粉丝。

同时,当其他人看到不一样的观点,会觉得你遗世而独立或者众人皆醉我独醒,从而愈发感觉你思想深刻。

3、允许不同的声音

咪蒙式鸡汤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对感情的极力渲染,为了让用户认同自己的说法,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歪曲事实,极力制造对立冲突,激励煽情,有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看的人非常尴尬!

这种强行输出观点的做法,其实很容易引起用户反感,就像是熬了一碗中药,作者非掰着你的嘴给灌进去。

别人写文章是宣传自己的观点让更多人接受,而咪蒙是控制着你强行接受她的观点。

我们要认识到:宣传不等于控制

说理可以,但不要把话说得太满,所谓物极必反,过满则亏。

写文章还是要尽量客观一些,不要试图控制你读者的思想,尊重你的读者,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权利与空间,你将会更受欢迎。

作者:张亚豪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