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商店从媒体到零售的营销案例分析

每当夜幕降临,上海长乐路上一家不到 20 平的“酒吧”就会变成“流量中心”。来喝酒的人挤满了本就不大的室内空间后,便开始攻占马路。他们靠在店门口的梧桐树下,坐在马路牙子上,手里端着的酒杯,都印着“公路商店”。

公路商店从媒体到零售的营销案例分析-传播蛙

公路商店从媒体到零售的营销案例分析-传播蛙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这幅景象最早出现在 2018 年的上海,如今已经蔓延到全国。目前,公路商店已经在武汉、昆明、长沙、南京、上海等城市开出 30 余家门店,去年年底也完成了千万级的 A+ 轮融资。

2014 年,公路商店从青年文化媒体起家,做过内容电商、社交 APP,一直都在做年轻人的生意。如今线下门店的客户范围虽然有所扩大,但仍以年轻人为主力。

公路商店从媒体到零售的营销案例分析-传播蛙

仔细研究公路商店的发展路径,我们发现它实际上是一个势能品牌——起于“亚文化青年”这类精准人群,并通过精细人群运营和引领性的品牌内容,强化品牌与用户之间的连接,在此基础之上,推出更多品类的产品。从媒体到酒类零售,实现极大跨度的赛道转换的公路商店,凭借的始终是与年轻人产生高度粘性。

在流量红利不再的当下,与核心用户产生强粘性 ,建立强品牌势能,可以说是品牌必经之路。公路商店如何做到的?又将如何保持?刀法就以下问题,与公路商店创始合伙人杨博渊进行了交流探讨。

  • 从媒体切换到酒类零售赛道,为何能始终抓住年轻人?
  • 如何在零售赛道中,利用内容能力延续品牌优势,构建品牌壁垒?
  • 对于规模扩张中的势能稀释,有哪些解法?

通过详细拆解,本文将从品牌定位、产品打造、营销策略、扩张模式四个方面,对以上三点进行阐述。

01

找准年轻需求,做 “喝得最值”的酒吧

产品也好、商业模式也好,成立的前提不外乎市场有空白、客户有需求。

根据 IWSR 报告显示,2021 年,白酒在中国烈酒消费占比超过 99%。也就是说,进口洋酒在我国市场占有率极小。但作为与人类文明共同发展的饮料,酒的品类数以万计。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到历史和酿酒工艺的差异,我国的饮酒习惯与西方有明显差异;另一方面是由于渠道垄断,消费者在市面上能购买到的酒的品类极少。

除了缺少机会去接触更多类的好酒,“贵”是另一个痛点 —— 在酒吧、餐厅、KTV,环境、服务的溢价都包含在了酒的价格中,导致喝到好酒的成本变高。

公路商店的建立,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帮助年轻人解决这两个痛点。“我们想提供给年轻人一个花更实惠的价格,喝更好的东西的地方”,杨博渊告诉刀法。

现在公路商店的标准店型不到 20 平,包含一个大酒柜、简易吧台。门店内部几乎没有装修,水泥地、裸顶,铁木构架组成工业风。没有一般零售店的亮堂,也没有一般酒吧的精致装修。很直观的体现了公路商店的定位 —— “性价比最高的酒吧,体验最好的卖酒铺”。

当然,这样的定位并非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基于第一家公路商店的“意外爆火”。

第一家公路商店,是由长乐路的临街水果摊改造而成。由于水果摊面积较小,加上当时主要意图并非是做生意,而是给上海滑板圈的朋友们作为据点,就并未对水果摊内部进行太多改造装饰,只进行了规整性简装,就放入了酒柜。

店里的消费者,涵盖各行各业,从街头小年轻、投资机构老大,再到大厂程序员。从傍晚到深夜,有下班顺路过来喝酒的,也有在两场聚会之间过来填补空隙的。有人抱着好奇来探店尝鲜,也有人专为一杯价格不贵的好酒而来,甚至还有客人现场组队,从临时酒友变成长期饭搭子。

这次超出预期的尝试,也表明了这样一个低门槛喝酒的场景,在上海这座城市是被广泛需要的。归因来看,一部分是消费者有实惠喝酒的需求,另一部分是希望能在这里与同道人产生链接,在城市里找到归属感。

这种站立式喝酒的消费形态在当时被认为是新潮,但其实,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伦敦、纽约、东京这类高房价、高人口密度的超级都市,“公路商店”模式早已司空见惯。

杨博渊将其称之为“城市服务”。“人们需要一个低门槛的场所,能够随性自在地和他人、和城市建立链接。酒作为能让人放松的功能性饮料,正好适配于这个场景,这是每一个超级城市,所需要的城市服务。”

在当时节点下,国内市场这项“城市服务”还处于建设空白期。公路商店把握住了好时机。得益于电商运营经历,公路商店的酒品供应链体系已基本建立。同时,从水果摊衍生出的零售店面模型,具有面积较小、房租压力较低的特性,从而实现以“最实惠”的价格,让年轻人喝到好品质的酒。

公路商店从媒体到零售的营销案例分析-传播蛙

复盘来看,公路商店的业务路径可以归结为:基于对大城市年轻人社交、放松需求的挖掘,加之目前酒类服务业门槛高,品类少的洞察,公路商店采用零售模式开展酒吧业务,并通过门店小、自助服务、多品类 SKU ,以降低年轻人喝酒成本,同时给到更加自在随性的服务场景,解决年轻人喝酒贵、喝酒难的问题。

可以说,“城市里想喝到高性价比的酒”的年轻人,是他们精准对位的细分客群。

02

利用内容优势,做“最懂年轻人”的酒吧

做零售,本质上是渠道生意,很难在产品研发端建立护城河。因此,要构建品牌势能,需要在内容上下功夫,从选品到服务,再到视觉,构建完整的品牌价值体系。

在选品上,公路商店有两个筛选标准 —— 行业标准、文化价值。

单就品类而言,几乎每种酒都有自己的行业标准,比如《国标GB11856-1997 白兰地》里,白兰地分为 XO、VSOP、VO、VS四级;《国标GB4927》对啤酒分类、分级都有界定。所以,“好坏”可由客观标准可以判断。

在渠道垄断的国内酒类市场下,找到“客观”意义上的新品好酒,并不难。但上升到品牌,则需要构建特有的筛选标准。

这就涉及到第二点,文化价值。

如果说行业标准,可以让选品实现品质好,满足懂酒客户的来店需求;为选品赋予文化价值,则是为了给第一次面对如此丰富品类酒的客人,提供消费建议,让消费者与产品拥有情绪共鸣,从而刺激消费决策。

打开小程序,可以看到公路商店的产品列表里。最醒目的大字体,并非对酒品牌、度数的专业描述,而是强化它出现过的场景。比如:

顺风威士忌 —— “《绿皮书》中钢琴家每晚一瓶”;

威廉罗森威士忌 —— “《苦月亮》中虐恋的滋味”;

野牛草伏特加 —— 《苏州河》里的周迅痛饮的是它

公路商店从媒体到零售的营销案例分析-传播蛙

公路商店从媒体到零售的营销案例分析-传播蛙

公路商店从媒体到零售的营销案例分析-传播蛙

在消费史历经上千年的酒,与众多文化场景都产生过很多有魅力的交集。多年媒体经历,让公路商店对消费者内容偏好有极强的锐度。《苦月亮》、《绿皮书》、《苏州河》,都是有一定口碑和接受度的文艺电影,兼具受众和调性。

这些内容正是通过对当代年轻人的文艺回应,让本只有饮品属性的酒,多一份谈资和社交属性,再加上不高的售价,从精神需求到物质层面,都打在年轻人的痛点上。

与承载转化率、产生 GMV 的产品不同,营销活动、宣传场景需要通过传递品牌价值观,让消费者感到兴趣契合或情绪共鸣,从而提升到店率。

在这一点上,公路商店根据不同媒体的用户属性,采用不同的内容策略。

青年文化自媒体出身的公路商店,公众号粉丝主要是年轻群体。公众号也已经有成熟的风格调性,内容大都围绕时下年轻人最关注的事情,正在经历的情绪。

最近的一篇文章《 2023,给空窗期撒个离谱的谎是找工作的必备技能 》,是对刚公布的 20.4% 青年失业率的回应。

此前的《到底是谁在用 ChatGPT 训练佛祖》,从 ChatGPT 延伸到“玩梗”、“赛博拜佛”、“互联网运营”,用轻松戏谑去谈论严肃深度话题,引发年轻人的互动。

公路商店从媒体到零售的营销案例分析-传播蛙

公路商店从媒体到零售的营销案例分析-传播蛙

从媒体属性来看,中心化的公众号适合做价值层面的发声。那更实际的,直接承载获客需求的,则落在了大众点评、小红书等 PUGC 内容打造上。

小红书上搜索“公路商店”,出现的高赞达人笔记大多围绕“惬意、年轻、出片”;也有部分带有“穷鬼、低门槛”,配图大多为潮人聚集场景、奇异颜色的酒品,以契合小红书主流用户对于新业态的好奇、想尝试心理。

公路商店从媒体到零售的营销案例分析-传播蛙

大众点评并非公路商店的重点运营区,更多与活动挂钩。比如,最新开的门店的大众点评笔记过半都是围绕 5 月底与 COACH合作的活动。通过借力有一定知名度和调性的品牌,让用户建立对门店的基础认知。

公路商店从媒体到零售的营销案例分析-传播蛙

仅仅有商品销售,是不够的,一个品牌之所以能够“长红”,一定是因为它在价值观层面与用户发生了共鸣。公路商店从 2014 年到如今,依然能抓住年轻人的心,是因为他一直能精准洞察年轻人的情绪需求,并以内容与年轻人保持价值共鸣。

03

克制扩张,借力发展第二曲线

比品牌构建更难的是保持。在刀法的动势能理论中,势能品牌很容易在规模扩张中,由于未构建好完整的中后台管理体系,品控、服务、环境等跟不上,导致客户的粘性丢失,慢慢稀释掉了品牌势能。

对于这一点,公路商店提供了两个解法。

一是,克制扩张,只进适合的城市,保持客户体验。

最初公路商店模型的跑通,是因为它与上海所处的消费社会阶段一致,“我们刚好赶上了这个时间,是时代的受益者之一”,杨博渊在采访中也自允。如上文所说,公路商店的需求大多诞生在人口规模大、流动性高、消费高的城市里。

因此,在扩张的时候,公路商店会更倾向于考虑存在真实需求的城市。具体而言,城市筛选标准分为两个维度:一是,城市规模,倾向于人口规模较大的一线城市或者超一线城市;二是,气候条件,能满足户外站立喝酒需求。

这两个维度,出于公路商店对客户容量、客户感受的考量,但也并非绝对。比如即将开业的北京门店,就通过对空间形态的特殊设计,来解决北方天气过冷问题,以保证饮酒体验。

二是,与更多势能品牌合作,联合强化彼此势能。

在这一点上,公路商店有两个方向,一是在年轻化方向上,和气质相符的品牌一起做联名活动,加强自己的年轻化品牌心智。就在今年的 520 期间,Coach 与公路商店合作发起“密语聊天室”活动,用粉红品牌 LOGO 海报,满铺门店。此前,也和 Marc Jacobs 一起,给门店换上过老花装。

公路商店从媒体到零售的营销案例分析-传播蛙

公路商店从媒体到零售的营销案例分析-传播蛙

除了营销层面,在酒的专业向上,公路商店也在进一步探索和知名酒牌做联合开发、独家代理。

04

分析师点评

回溯公路商店的发展路径和品牌打法,可以说是对“人群战略”、“势能品牌”的经典演绎。

从“人群战略”来看,公路商店从定位、产品到营销,始终都围绕“年轻人”这一主力客群,思考两个问题 —— 他们为什么要来公路商店?是不是给到了他们足够好的内容?

第一个问题拆解来看就是痛点+解题方案,也就是业务模型在生意逻辑上能不能成立?

具体来看,公路商店通过在业务实践过程中的需求挖掘,加上市场蓝海的洞察,找到年轻人的随性、放松的社交需求,加上酒类市场的品类少、附加值高的痛点,创造了低门槛、多品类的饮酒场景这一解题思路,从而给到客人到店理由。

第二个问题可以拆解成,如何通过内容,与客户产生粘性,以建立品牌势能?如何持续?

在刀法理论中,人群战略的品牌,大多会通过建立品牌型内容与用户产生共鸣,从而构建强大的情感链接。对照在公路商店中,既通过在营销活动、宣传场景中,对年轻人正在经历的事件的讨论,来引发情绪共鸣;又通过在营销活动中,与具有引领作用的品牌进行联名,提升品牌在年轻人之中的知名度和契合度,以提升品牌心智和到店率。

公路商店成立近 10 年来不断跳转赛道,在规模扩张中依然保持强势能,给品牌以启示:

  1. 坚持深耕同一客群,做到持续深入的需求洞察。公路商店的品牌壁垒,正是基于其一直对年轻人内容的深耕,和精准抓取。
  2. 每一次业务经历都是资产积累。比如最早的媒体资源,如今仍旧是公路商店的品牌发声阵地。
  3. 红海品类也有蓝海赛道。酒类渠道赛道实质是红海,但大家都集中卷在有限的 SKU 之中,两侧的长尾区域仍旧是大家不愿意做的蓝海。而公路商店正是抓到了这一点。
  4. 服务和零售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公路商店的模型很巧妙的就是“零售业的mini服务业”,既通过零售模型降低了成本,又做到了服务业的场景需求。

在流量越来越卷,众多品牌昙花一现的当下,深耕人群,精准捕捉需求与市场之间的空白点,或是品牌从网红到长红的出路所在。

来源:刀法研究所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