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增长的品牌之间的差异要多于共性

蔡丹枫: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主持这场圆桌论坛。相信2022是很多品牌都非常难忘的一年,因为供应链物流、线下渠道、消费者决策等因素的变化,大家很难在一个持续波动的环境中踩准节奏。

但也有不少品牌,因为抓住消费需求和趋势变化而实现逆势增长,这当中的实践和思考其实特别值得学习。所以今天我们请来了五个非常优秀的品牌一起复盘和探讨,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逆势增长的品牌之间的差异要多于共性-传播蛙

百联产业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蔡丹枫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百联产业投资基金的创始合伙人蔡丹枫,这支基金属于上海百联集团。它拥有中国最大的商业土地、5家上市公司,同时在零售和渠道端都有海量资源,比如奥特莱斯、各种Shopping Mall,以及和阿里合作的逸刻新零售项目。所以我们希望区别于普通财务投资人,用更多优质资源去赋能创业者。

下面也请五位嘉宾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品牌,以及过去一两年里,哪些业务在持续增长?

李树森:大家好,我是坚果投影CEO李树森。

逆势增长的品牌之间的差异要多于共性-传播蛙

坚果投影CEO李树森

过去三年,疫情给各个行业都带来了冲击,电子消费品也受到很大的影响,而智能家用投影机可能是为数不多仍在增长的品类之一。

一方面,家用投影机作为一个新品类,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另一方面,因为疫情宅家,大家对大屏观影、运动场景的需求增大。

所以从2021年起,我们在中国的发货量逐年攀升,今年预计可以达到700万以上。从IDC的数据看,中国投影机市场未来5年的复合增长率在15%-20%之间,行业前景非常可观。

张泽:大家好,我是王小卤品牌中心负责人张泽。

逆势增长的品牌之间的差异要多于共性-传播蛙

王小卤品牌中心总经理张泽

王小卤是一个卤味零食品牌,早期以超级单品“虎皮凤爪”迅速出圈,这几年来一直处于突飞猛进的增长状态。

2019年我们推出虎皮凤爪,全年销售额达到2,000万;2020年突破2亿;2021年突破8亿;去年更是同比增长超过50%。

大白:大家好,我是奶糖派大杯内衣的创始人大白。奶糖派是一个从用户社群起家,专注于服务大杯女性人群的品牌。

逆势增长的品牌之间的差异要多于共性-传播蛙

奶糖派创始人大白

其实说到增长我有点羞愧,因为去年我们的增长非常有限。但在此之前,我们连续5年都在翻倍增长,比如2021年增速接近200%。

考虑到粗放式的流量投放带来的增长反而可能对品牌造成伤害,我们宁可暂时放弃高增长,也要保证用户的良好体验,所以在2022年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可喜的是,今年我们的增速已经同比增长60%。

去年内衣行业很多品牌的业绩都在下滑,因为大家不出门,穿内衣的需求也减少了。在这样的环境下,虽然增长还比较有限,但我们依然认为这种取舍更有利于品牌的长期发展。

王怀南:大家好,我是响午品牌创始人王怀南。

逆势增长的品牌之间的差异要多于共性-传播蛙

宝宝树创始人联席董事长&响午品牌创始人王怀南

十六年前我创立了母婴社区平台宝宝树。两年前,我又决定进入银发赛道。因为我们往回看60年,会发现当时中国每年的出生人口能达到2500-3000万,这个数字可能是空前绝后的、而这些人今天都在迈入60岁的门槛。

如果我的第一份事业是为“人之初”做一个优秀的平台。第二份事业则是想为“人之末”或“人之下午”做一个优秀的企业,去满足这部分人群消费的需求。

至于切入点我想了很久,最后决定从鞋子入手。当然,我知道做鞋的难度很高,龙头企业几乎已经垄断了大部分市场。

但当我重新扫视了一圈市场,发现有一个痛点始终被忽视:对银发人群来说,舒适的鞋都不够好看,好看的鞋都不够舒服。

基于这个精准的洞察,响午的增长也非常快,拿到这个成绩并不容易,因为去年的环境确实非常冷,大家更多时候都足不出户。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疫情放大了大家期待舒适、闲适的心态,体现在鞋服上,就是需要一双既舒服又不会牺牲外观的鞋子。所以踩准时代节奏构成了我们增长的动力之一。

刘志华:大家好!我是倍轻松的董事兼电商总经理刘志华。

逆势增长的品牌之间的差异要多于共性-传播蛙
倍轻松董事兼电商总经理刘志华

倍轻松成立23年来,电商业务在2021年之前都保持着高速增长。而对于2022年,我们是比较羞愧的,因为大盘出现了个位数的业绩下滑。

但同时,我们也有一些细分品类取得了亮眼的增长成绩:

比如颈部按摩仪。之前提起这个品类,大家想到的场景可能是戴着它出行。但其实当我们长期在家时,也会容易感到疲惫,尤其斜方肌、颈椎等部位。

所以去年我们针对这个场景和需求预研了一个新品类,直到现在这款产品还有将近4万台等着发货。

再比如儿童护眼仪。疫情三年,孩子的大多时间都在上网课,对眼睛的损害比较大。所以这个品类一经推出就得到了非常好的反响,目前在整个品类中能占到50%的市场份额。

再一个是智能艾灸盒。从古代开始,皇宫里一旦发生大型瘟疫就会熏艾灸。去年很多报道也说艾灸可以提高免疫力。倍轻松结合传统中医和现代科技,推出了一款明火、无烟、控温的艾灸盒,解决了大家在家想用艾灸的需求。

所以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和趋势下,只要能够精准地洞察人群需求,自然会看到相应的增长。

逆势增长的品牌之间的差异要多于共性-传播蛙

蔡丹枫:听完介绍,大家更多是把增长归因于品类和大环境的适配。但中国的市场非常大,再小的赛道也有激烈的竞争。除了品类优势外,大家究竟还抓住了哪些核心的方法路径,或者逆势增长的杀手锏是什么?

李树森:除了大环境,我们做对的可能是,根据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及时推出新产品,以及丰富产品的使用场景,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我举几个例子:

第一,超短焦投影仪。说到家用投影仪,很多人的印象还停留在会议室里常见的那种“傻、大、黑、粗”的形态,确实早期投影仪以长焦居多。

但我们发现,现在很多年轻人租房的房间都很小。而在小房间用长焦投影仪,投出的画面会因为距离不够而显小。所以我们开发出超短焦投影仪,即使贴着墙边,画面和效果也能得到保证。

第二,光影节律模式。之前刘耕宏跳操比较火,但很多人觉得隔着屏幕的体验不太好,所以我们适时地在投影仪里增加了一种使用场景,把运动内容搬到投影中。这样消费者即使面对着墙,也能获得跟真人面对面互动的体验。

第三,便携投影机。最近露营很火,为了满足消费者在户外的观影需求,我们推出了一款无线投影机,续航大概是两部电影的时长。

所以不管是产品还是场景创新,最底层的方法还是紧紧围绕用户需求做调整。

张泽:过去几年,王小卤能逆势增长主要做对了两件事:

首先是做了对的选择。在战略上,我们一直坚持大单品策略,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更好的体验感和分享感。

其次是找到企业关键的增长飞轮。消费品企业的增长飞轮离不开三个方面:

第一,好产品。这些年,王小卤主推虎皮凤爪,也有一些消费者和投资人建议我们推出更多新品类,去满足市场需求。

但我们一直还是比较坚持和聚焦做好虎皮凤爪这个大单品。我们产品上新要得到内测和外测团队的双重肯定,内测团队主要是员工和研发人员,而外测团队由2000多人的忠实用户组成。

只有当外测团队70%以上的人愿意花钱购买这款产品,我们才会把它推向市场,这让王小卤的每一款产品口味都有了保障。

第二,深耕渠道。王小卤应该是这一批新消费品牌里,较早开始布局线下渠道的品牌。

我们在2019年通过电商渠道顺利起盘,第二年就开始积极地布局线下渠道。因为对于快消品,尤其是食品饮料,线下绝对是必须攻破的一个阵地,并且线下应该比线上占比更高。

目前,我们已经入驻了全国300多个城市的超10万个终端,线下渠道稳定地保持在60%以上,算是比较健康的生意结构。

第三,强品牌。要找到合适的与消费者沟通、影响消费者心智的途径和渠道,向消费者传达品牌故事,同时满足他们在精神、情感层面上的诉求。

作为一个零食品牌,我们始终想给消费者带来轻松、快乐的体验,所以侧重于输出“有趣”的品牌调性。

从我们赚到第一桶金开始,就不遗余力地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和物力在品牌建设上,直到去年,适合我们自己的一些品牌营销方法也比较成型:比如持续地做一些大剧营销、和体量相近或更大的国民IP跨界联名、打造春节期间的CNY创意广告等等。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均衡发展和协同,我们才取得了更快速和长足的发展。

大白:去年我们调整了增长的路径和节奏。

因为内衣是非标品,就像配眼镜需要调试一样。而这类产品在线上过快增长,很可能会破坏用户的购买和使用体验。她们在网上静默下单,往往需要买两三次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款式和尺码。

所以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拓展线下渠道,去年开了10家店左右,不管在店型还是服务上都做了大幅创新。

比如传统店型会把大部分面积用来陈列,但我们有的店70%面积都是试衣区,并为用户提供1对1的胸型顾问服务。

但这种精细化服务的难度很高,毕竟培养人才不像标准品可以快速复制,同时它又是一项比较私密的服务,我们前前后后打磨了近5年才做出来。加上去年遇到疫情,上海的线下店铺落地过程远比想象中难。

虽然精细化服务很难,但确实让我们看到了线下业务的增长潜力。

我非常认可张总的观点,一个健康的品牌,线下占比应该比线上更大。如果客户在线上购买产品的体验不够好,会消耗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破坏品牌口碑。

所以未来三年内,我们会逐步加码线下业务。做一个马拉松选手,而不是百米短跑选手。

王怀南:我的第一份事业宝宝树成立了16年,第二份事业响午品牌刚成立15个月。以一个创业老兵的嗅觉,我感觉这事能成。

响午大概卖了10万双鞋,月复购率在30-40%之间。对于鞋来讲,这个复购水平很少见,一般鞋子的年复购率在2%左右。

我觉得我有两件事情可能做对了:

第一,一定要在对的时间切入赛道。

响午切入银发赛道的时候,当年出生的近3000万人刚好步入60岁。而所有过早地进入银发赛道的品牌,都遇到了“有闲无钱”的一代人。只有“有钱又有闲”,才真正具备消费升级的土壤。

第二,我有一个种子轮的投资人,也是我很好的朋友。他说过一句话,“在你第一笔钱烧完之前,一定要找到帝国的裂缝。”

我觉得“帝国的裂缝”这个词非常好,它有两层隐喻:

首先是“帝国”,你一定要上一个大牌桌上打仗,也就是赛道一定要大。

而鞋是巨大的赛道,安踏去年营收500多亿,李宁270多亿,国际上的大家伙们更大。

其次是“裂缝”。你要找到一个巨头们尽管知道,但依然做不好的事情,或在组织、文化和打法上找到一个他们在短期内无法回手的突破口。这15个月里,我想我找到了。它有两个要点:

首先,一定要把好看的鞋做得舒适,同时把舒适的鞋做得好看。这句话可以横扫今天90%的优秀品牌。

其次,一定要回溯老龄化的源头。通常提到老龄化,我们就会想到七老八十、满头白发的人,但我后来发现,帝国真正的裂缝是37-45岁间的女性。她们脚部的老龄化来得最早也最快,开始衰老之后,一打开鞋柜以前90%的鞋都不想穿了。

这一点超出了我当年切进赛道时的认知,大概也会不同于很多其他人的认知。而我选择分享这一点是因为,这是一个阳谋,别人无法马上跟进,他有无数的包袱需要甩掉。

所以“帝国”给了我们时间,让我们有机会飞进去、打上牌桌。打上这个牌桌,意味着我们是一个值得尊重的选手。当然,我们也会遇到所有选手遇到的一系列头疼脑热的问题,等待我们的困难多了去了,但我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刘志华:和刚才4位嘉宾不太一样的是,倍轻松是一个传统企业。

我们是做研发出身的,开创了很多全新的品类,像眼部按摩仪、头部按摩仪,以及无烟明火艾灸盒。2021年也因为各项创新和专利在科创板上市。

从产品上说,很多用过倍轻松的人都会反馈说,产品是真好。但也有些人反映,我们似乎一直慢半拍。

因为倍轻松更像一个科技男、理工男,对于产品只看重功能,也是以满足功能需求为导向去做研发。而王小卤和奶糖派这些新品牌,在功能需求之外,还满足了用户的情绪价值,所以这方面我们还要多向几位多学习。

而我们做对的事情,就是成立23年来一直深耕用户和产品。2021年之前,倍轻松没找过代言人,也不会做广告,一直埋头做产品。因为用户和产品才是使得品牌走得更长远的基石。

另外,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没有为了降本去阉割功能和牺牲用户体验。很多产品热衷于做广告,那么它的利润从哪里来?只能是降本。

所以倍轻松这么多年做对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专注,即使有很多消费者和投资人都建议,说你们是不是应该扩一下品类,或者拓展第二增长曲线,但我们一直坚持深耕在熟悉且擅长的细分领域里。

我们有个理念:做对人类健康有影响力的事。这条路可以走得更远,甚至未来可能不只局限于按摩器的形态,还会围绕健康相关的领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

逆势增长的品牌之间的差异要多于共性-传播蛙

蔡丹枫:成功不仅要做正确的事,也要避免踩坑。过去一年多,大家有没有经历比较大的弯路和品牌发展思路的优化?

 

李树森:近几年,直播是最大的流量风口,很多品牌投入,我们也采取了相应动作。但我们始终认为流量的价值是锦上添花,品牌的美誉度、产品的NPS才是销量的根基,只有品牌和产品足够强大,销量才有后劲。 

事实也证实了我们的观点,在去年我们N1系列推出之后,产品NPS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我们在投影光学技术的领先实力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品牌心智也得到了加强。

当我们的科技创新力打造出来之后,品牌力也紧跟着一起提升了。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行业里的专业人士也在用坚果投影,比如陆川、张静初、崔睿;甚至好莱坞很多的知名导演、摄影师和制片人以及美国AFI电影学院都在使用。这也侧面验证了我们产品的竞争力和实力。

张泽:王小卤可能没有走过太多弯路,但在品牌建设和消费者沟通方面确实遇到过一段探索期。

做品牌建设是一件烧钱的事情,但它又是不得不做的长期工程。因为对于消费品牌来讲,品牌力决定了你到底能走多远。就像今天的主题“长青之路”,我们也一直希望品牌能活得更久,而不只是活得更大。

而这件事关键在于,要把钱更聚焦地花在最重要的渠道或门路上。所以品牌必须先足够了解消费者,知道他们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购买产品以及高频次地使用产品。

通过一系列的调研和投放测试,我们发现,王小卤70%的用户是女性。她们有一些集中化的使用场景,比如在办公室加班、在闲暇时追剧、追综艺。

最终我们确定了一个更为精准的使用场景,那就是宅家追剧、追综艺,所以去年我们开始做差异化的大剧营销,并经过不断迭代,整合出了一套方法论:

第一阶段,中插广告。很多品牌做中插广告都会用同一句广告语,但我们会根据不同的剧情、主演阵容去量身定做广告语。

比如去年,我们投放了王俊凯主演的《重生之门》。王俊凯早期说过一句出圈名言:“大家别拥挤,谁受伤我都会很伤心的ok?”我们把它结合在广告词里:“追剧吃零食,就吃王小卤虎皮凤爪,谁不吃我都会很伤心的ok?”

借助这样的方式,我们与王俊凯的粉丝进行了亲密的互动,他们都认为这句话和王俊凯的性格特质特别契合。所以这部剧弹幕里的自发讨论量、微博里的自来水帖子,都迎来了井喷式爆发。

第二阶段,借力主演做中插小剧场广告。比如在《沉香如屑》的投放中,我们就聘用了剧中男二号,做了有梗的“太太太太太好吃了”的一个广告,打出了仙侠场景跟现代使用场景之间的反差感。

第三阶段,使用IP资源赋能销售端。比如优酷有一部剧《星落凝成糖》热度很高,其中女二号和男二号的CP名叫“青风徐来”,剧情导致大量粉丝对这对CP意难平。

所以我们就请他们到直播间,打造了一次合体直播,让粉丝们喜欢的CP能够在一起撒糖、互动。这给我们带来了巨大声量,也打破了以往很多直播的销售记录。

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索和坚持,最终我们找到了更加精准的营销场景,可以用一些更富有创新性的营销方法去跟消费者互动,从而影响到更多消费者。

大白:我非常欣赏王小卤的营销打法。但从客观规律出发,每个品牌都是不同的物种,有不同的生长方式。

既然我们要做一个马拉松选手,而不是百米冲刺选手,就需要有充足的耐心,为3-5年后更广阔的空间,做好在当下克服重重艰难的工作准备。

奶糖派用户的体验非常依赖线下场景,一个用户的初次服务可能需要40分钟,线下按摩40分钟都不便宜,但我们全程免费。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花非常长的时间去做基础建设,培养合适人选。这可能是我们在未来几年里,需要持续投入,但又不能太着急的必经过程。

当这些基础建设完之后,我们可以做更大的投放和推广,引导用户去线下体验。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克制住想做营销的冲动。

我们的企业文化有一句话叫,近者悦远者来。我们一定是走服务好已有用户,通过他们的口碑去影响更多人的路径。

王怀南:我有两个做得不好的地方、一个可以更好的地方。

第一,在产品力、渠道力、品牌力、服务力几个维度上,前期我对服务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鞋子是即时体感会极大地影响决策的品类,做鞋不铺线下店完全是反人性的,但我们确实没铺线下店,也是疫情所迫。

虽然30-40%的月复购率很高,但其实我还有能力更认认真真地服务好每个人。在我们能够联系到100%的用户的时候,并没有这么做,既不知道他们的喜怒哀乐,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满意不满意,这是很不应该的。

对于线上企业,最有优势的地方就是能直接touch用户。能用而不用,这是“大逆不道”的一件事,所以最近我们对此做了很大的调整。

第二,原本我认为,当我跨行做消费品创业时,需要转变一下最初做互联网“唯快不破”的思维。因为我被告知有的东西必须要慢,做一双鞋最快也要一年的周期。

但现在我认为不然。我以前是宝洁的品牌经理,这个190年的企业当时焕发青春的时候,它的思路是加快product cycle。

我们第一款鞋用了8个月,第二款7个月,慢慢再缩短至四五个月。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我要求团队每30天推出一款新鞋。

我意识到,“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法则在很多传统行业或类别里依然行得通。

就像做产品界面,一个人花6个月做出来的结果,不一定就比花2个月做得好。最重要的其实是界面切割的力度,多少人、多少双眼睛、在多少时间内看过那个产品。

所以今天,我们依然保持着30天出一款产品的节奏,境况反而好起来了。

还有一个可以更好的事情。最初我对中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缺乏认知,只关注穿鞋时的感受,却忽视了穿鞋的人走出去是为了干什么。

最近几个月,我着重观察了这一点,发觉很多老人最大的痛点就是极度孤独。孤独到吃完午饭就等着别人打电话,开着电视、拿着报纸也没有阅读,就等着一个铃声出现,哪怕只是骚扰电话。我觉得,这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一个巨大的、需要去弥补的地方。

所以,在以前的创业战场,我最近会做件事情:跟做AI的陆奇同学做一家新公司,来满足老年人孤独的需求。也就是形而上、形而下的事情都得做,做实体鞋并化解他们的孤独,才能真正把初心放好。

刘志华:我们这几年做的不好的地方:

第一,我们过于坚信自己的产品足够好,所以一直是一条腿走路。但其实,只有品牌和营销双轮驱动,才能沉淀更多用户、提升NPS值。

第二,刚才王总讲到“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之前我们总觉得自己专注在打磨产品上,所以才慢,但其实这是为反应慢找了一个看似正当的理由。

现在看来,倍轻松每年618之前一定要上市的产品,在4月还是5月出来,产品本身不会有太大的优化空间,因此我们现在很关注提效这件事。

第三,倍轻松2021年开始请肖战当代言人,第一次接触营销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兴奋。但兴奋背后,每一个高光都会成为下一年的坑,这个坑我们还没想好拿什么补。同时我们有点心急,过于关注短效ROI,而忽视了全链路的营销。

逆势增长的品牌之间的差异要多于共性-传播蛙

蔡丹枫:新的一年,大家对于消费回暖后的态度和选择其实很不一样,所以我想请大家简略地回答一下,2023年大家的业务战略和节奏会是什么样的?

 

李树森:我们依然是聚焦目标人群的需求变化,不断推出有创新力的产品。让更多消费者体验到最好的投影产品。

张泽:2023年,我们会继续坚持大单品策略,但同时也在积极拓展和培育第二增长曲线,给消费者带来更多样、更丰富的美味体验。

大白:奶糖派2023年的核心是聚焦于中长期的战略规划,去提升组织力,因为我们更多的事情都是需要靠团队去完成的。

刘志华:我们今年的主要战略是“精准聚焦”,它体现在几个层面:

第一,我们一定要知道用户在哪里;第二,明确我们的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第三,用户会在什么场景下使用产品,我们应该满足哪些点。

在存量市场,我们要抓细节,从注重结果到关注过程,从注重规模到关注效率;

在增量市场,我们应该足够了解自己的新优势,结合原有优势去寻找能更好地发挥能量的赛道和机会点。

王怀南:2023年,我们要做三件事情:

第一,占领所有“需要舒适且好看的鞋”的核心场景,因为我关注的不仅是谁穿,而且是那个人会在什么场景里穿。

第二,体验性的产品不进入线下是反人性的,所以我们一定会布局线下,也期待接下来在上海和大家有线下切磋的机会。

第三,我非常同意修炼内功的思路,但2023年是敢于亮剑的一年。

如果学习唐彬森同志的一句口号,叫“中国的可口可乐,世界的元气森林”,我可能喊不出来“世界的响午”。但我们确实需要在舒适鞋赛道上亮亮剑,我觉得到那个时候了。

来源:浪潮新消费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