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运营工作的框架?

运营的工作内容很繁杂、琐碎,如果只是执行而不思考,那就很容易陷入到打杂的怪圈。

每一天过得大同小异,感觉自己又忙又累,没有什么价值感,没有成长,不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发展。

1. 注意培养自己的全局意识

作为新人,只要你还想继续进阶,有一天肯定是要完成执行者到决策者的转变,所以我们必须要去培养自己的“大局观”。

站在高处,纵观全局,可以让你做到心中有数,等有一天你成长到可以负责一个完整的项目,或者当你已经可以担任活动策划者,一个功能板块负责人的时候你还会说自己就是个打杂的吗?

于个人而言,尽管现在只负责业务里其中一个很小的部分,但千万不要太过于局限自己,更需要系统地看待业务线和产品。

一个再大的目标肯定都会拆解成小目标,进一步也会拆解成可以落地执行的动作,走出执行层打杂的怪圈就必须要让自己跳出来看到全貌,做到心中有数,而不是被细微的执行动作牵着鼻子走。

所以平时要有这种全局意识,面对一个问题,界定好业务的目标、梳理清楚问题解决的全部流程与环节、明白每个环节在做的事情。

2. 始终保持空杯心态

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你想要摆脱打杂的现状,一定要保持不断地主动学习,并保证自己视野的开阔。

进入职场并不见得一定会有人带你,从打杂的小白到领域的专家,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只要能够保持空杯心态,保持自主学习和成长与总结,点滴积累,时间一长就会看到自己羽翼的丰满。

那该怎么学习呢?其实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个长期目标,一个短期目标。

长期来看我们需要有计划地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学透。短期节点内在每个项目或者活动中执行各种任务,灵活运用方法论,并在结束后做复盘总结,每天进步一点点。

另外还要多多了解和学习业务与行业相关的信息,利用碎片时间阅读资讯和相关领域的各种工具书,积累更多方法。

还要多和行业的从业者交流,多听他们对于岗位以及互联网行业的分析与理解,开拓自己的眼界,发现新的领域。

3. 做事情要有效率意识

一定要时刻把“效率”记挂在心里,经常性地去思考过去的一周我做了哪些事情?哪些事情的投入产出效率比高?产出比不高的事情下次是不是可以直接省去?

总是抱怨打杂的同学接到一个需求很多时候就是被动地去做事,或者没把事情想清楚就开始做了,结果就是做了一大堆也没达到目标还浪费了很多时间。

所以,如果想让自己工作完成的质量更高,还必须学会评估自己的工作效果而不是只关注数量。

如何评估自己的工作效果呢?首先要设定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比如你要去找KOL投放做推广引流,那么你就要关注获取用户的数量以及质量,接下来你需要有数据KPI,接下来就要思考这次的推广是什么价格获取了多少流量,转化变现了多少。

最后你要评判在KOL身上花费的推广费用到底是付出大于收益还是小于收益?如果是大于的话,那么下次这些KOL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再考虑了,相应的,对于那些收益高的就可以考虑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4. 及时反思,多总结多复盘

不要一直埋头走路,也要停下来回头进行总结和反思。

有时候我们做了很多事情,过程中也解决了很多问题,如果不及时复盘并输出总结,很可能过一段时间就忘掉了。

工作能力强的同学一般都会有自己的工作方法论,这个方法论是在执行的工作中不断复盘总结而来的。重视自我复盘、项目复盘,让自己的工作与个人成长整个流程更加全面且清晰。

如何进行复盘呢?建议用「STAR 法则」来记录你的工作。

即描述事件的背景、任务、行动、和结果,并对每一条事件进行分析,分析事件的时候就根据黄金圈思维进行分析,即分析事件的WHAT、WHY、HOW,借此来提升你对一件事情的全面认知,最后将分析的结果进行总结,从而改进你的工作方法论,你也会在不断调整中逐步成长、提升价值感。

 

来源:运营的小事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