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能从《茅台传》里学到的品牌策略

强如茅台也是从一个中小企业发展起来的。它的历史对中小企业的启发是:

从头部品牌忽视的空位里找到能够穿越周期的机会,坚持长期主义,等待时代的红利。关键词有:空位、穿越周期、长期主义、等待、时代红利。

首先找到空位:在品类上开创酱酒香型,在产品上聚焦核心爆款,在价格上坚持高端空位,在心智上瞄准 “国酒” 定位。

这些空位的组合,我们称之为侧翼战。其中最重要的是心智中的空位,只有心智中的空位才是可以穿越周期的力量。

找到这个空位,围绕这个空位展开战略,我们称之为战略直指人心。

其次是做好战备,占据 “国酒” 的空位,我们称之为战备塑造人心。然后是不断发起战役,做大空位,持续以有效方式引爆人心。

剩下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耐心等待,等待对手的犯错,等待时代的机会。它可以把别人的危机转变成自己的机会,经济周期会淘汰很多竞争对手,唯独不会淘汰真正的品牌,因为品牌的核心是人心的力量。

品类空位:开创新品类

在当代白酒史上,茅台酒最为惊人的一个创举是:它改变了数百年来人们对白酒优劣的评价标准——从对味道的品评改为对香味的品评。

在1964年的“茅台试点”工作中,茅台人发现了茅台酒的三种典型体,进而把“酱香”定义为茅台酒的最根本特征。

在1979年的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中国白酒业第一次以香型区分各大名酒,先是提出酱香、清香、浓香和米香四大香型,后来又逐渐区别为十二大香型。自此,白酒产业进入“一香定天下”的时代。(《茅台传》)

定义酱香品类如此重要,因为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品类对顾客意味着什么。

对行业内部的决策者来说,他们能轻易分辨出每种香型白酒的不同,于是他们也倾向于认为其他人也可以。这是典型的、常见的内部思维,对自己的专业如数家珍,就以为一般大众也这样认为。

如果大众顾客分辨不出香型的不同,他们的办法就是不断教育顾客,直到他们学会。例如西贝长年教育顾客 “莜面” 的读音,吉利长年教育顾客自家汽车的配置高。就是不肯站在顾客角度看待自己。

对白酒行业的顾客来说,大多数人分不清每种香型的不同。在做出购买选择的时候,他们很少靠鼻子和舌头,更多靠耳朵和眼睛。前者是物理层面的,后者是认知层面的。

例如不同颜色的糖水被定义为:可乐、凉茶、雪碧、橙汁。同一种饮用水,也被定义为纯净水、凉白开、矿泉水、天然水。甚至同一种可乐,也被定义为经典的可乐、年轻的可乐、无糖的可乐。同一种天然水,也被定义为婴儿专用水、泡茶专用水、煮饭专用水。它们的分类是认知层面的,而非物理层面的。

在《品牌定位通识》中,提到了五粮液和茅台的品类争夺战。

清香型白酒流行的时候,茅台出过清香型白酒。浓香型白酒流行的时候,茅台出过浓香型白酒。效果都不好。

原因显而易见,茅台的浓香酒做得再好,也是壮大了浓香型白酒的品类,而这个品类的代表者是五粮液。

茅台的清香型白酒做得再好,也是壮大了清香型白酒的品类,而这个品类的代表者是汾酒。

品类壮大后,最大的受益者是品类的领导品牌。

根本原因是顾客很少用舌头和鼻子做选择,而是用耳朵和眼睛做选择。或者更深层一点说,顾客是在用大脑做选择,而大脑在本质上是意识层面的,或认知层面的存在,不是生理体验层面的存在。

头脑分析信息的首要法则是分类。这就是创建品牌要开创品类的必要性。

产品空位:聚焦爆款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茅台把53度飞天茅台酒(人称“普茅”)作为中轴,在其之下,安排了汉酱酒、茅台王子酒和茅台迎宾酒与中高档白酒抗衡。

2022年,茅台推出市场零售价在1200元左右的茅台1935。而更多的陈年酒、生肖酒系列,全数布局在“普茅”之上。

超级单品战略,巩固了消费者对茅台酒的高品牌认知,同时为渠道商营造了充裕而从容的营销和利润空间。在全球品牌中,只有美国的苹果手机获得过类似的成功。(《茅台传》)

聚焦爆款的意义首先是降低企业内部成本。

对普通人来说,专心做好一件事更容易做成。对企业来说也是如此。茅台厂所有人聚焦做好一个产品,比五粮液酒厂所有人做几十上百款产品更容易做好。

聚焦爆款的更大意义是降低顾客选择成本。

如果一个酒企又做白酒又造汽车,顾客就会怀疑它的专业性。如果一个酒企又做千元以上的产品,也做百元以内的产品,顾客就会怀疑它的高端感。

例如宣酒,聚焦70元的宣酒小红瓶,并且为此砍掉年销售几千万的高端产品。那么顾客在这个价格区间做选择时候,就更倾向于选择宣酒。

顾客选择成本,是产品成本占比很大的一部分。在手机行业能占到一半,一部成本1000块的手机,有500块钱是顾客选择成本。企业为产品打的广告、买的流量、付的渠道费,都是顾客选择成本。

一旦顾客开始主动选择你,就是品牌成功的开始。做不到被顾客主动选择的品牌,则需要购买流量和渠道,就会被流量商人和渠道商人绑架。

价格空位:聚焦高端

在过去的40多年里,中国白酒业经历了三个“王者年代”:

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是“汾老大”时期,当时的山西杏花村汾酒厂是第一家年产量过万吨的白酒企业,靠规模制胜。

从1994年到2009年,五粮液开始统治江湖。它先后孵化了上千个子品牌,靠渠道和品牌矩阵制胜。

然后,才进入“茅台酒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跨越1万美元大关,新中产带动消费升级,品价比替代性价比成为新的核心竞争要素。(《茅台传》)

有人会说,高价格这个空位真的存在吗?五粮液不是已经占据这个空位了吗?就像产品空位一样,五粮液也有核心产品,怎么可能给茅台留出一个空位?

产品空位、价格空位要和品类空位、心智空位放在一起看。组合在一起才是侧翼战。

茅台开创了酱香品类之后,五粮液的高价产品是浓香型的,茅台创造了一个新的空位:酱香酒的高价空位。

高端酱香和高端浓香之间当然也存在竞争,但是茅台首先给自己建立了一个守得住的根据地。

这其中的关键是,在顾客认知中看待自己,而不是在物理层面看待竞争。我们说的价格空位也是认知中的,五粮液也有高价格产品,但是它不聚焦在这个价位,那么在长时间看茅台会最终占据这个空位。

产品空位、价格空位要和品类空位、心智空位放在一起看。茅台要占据的心智空位是国酒,低价产品肯定不符合这个定位。

改革开放之后,茅台酒曾经遭遇过三次重大的销售危机,分别发生在 1989 年的经济萧条时期、1998 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时期,以及 2012 年的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的一段时期,每一次都把企业逼到了濒临崩塌的绝境。但即便是最低迷的时期,茅台酒也从来没有采取过降价的战略。(《茅台传》)

心智空位:占据 “国酒”

在确定总体广告形象时,王志纲与茅台集团领导层交流到:乱世重典,剑走偏锋,想要让沉疴已久的茅台走出困局,一定要使用虎狼之药。“国酒喝出健康来——中国茅台”就是一剂虎狼之药。严格来说,这句话在广告学上是有问题的,使用起来也有风险,但你们无论用什么办法,一定要坚持一两年,让“国酒等于茅台”的形象深入用户心智,并实现有效的占领,等茅台在江湖上的口碑不胫而走,扶摇而上时,别人从广告法上对你的攻击也就无足轻重了。

( 正和岛《一文讲透茅台》)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茅台之前有三代国酒:汾酒、泸州老窖、五粮液。汾酒掉下国酒位置,是因为经济困难时期降价,随之成就了泸州老窖。

泸州老窖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把头把交椅让给了五粮液。五粮液的故事就比较熟悉了,因为大范围无节制的贴牌生意,稀释了高端品牌的势能。面对可以短期内扩大生意的诱惑,五粮液失去了战略定力。

坚持聚焦大单品和高端价格的茅台,最终成为了新一代国酒。这个位置是五粮液让给茅台的。

心智空位是可以穿越经济周期的,它需要企业精心维护,尤其是不能在经济下行的时候降价。

茅台肯定深刻认同这一点,在经济下行的2023年它甚至涨价20%。这是传递品牌高价值的强烈信号。从传播学上说,传播成本越高越有势能。在全行业降价求生存的时候涨价,更能显示出茅台的国酒地位。

战备塑造人心  战役引爆人心茅台能够成为国酒,首先是长期间的坚持,在足够清晰的战略定力支持下做足战备,例如对产品质量的不懈追求。我们称之为战备塑造人心。

在“国酒”这个战略定位的指引下,在产品、价格、渠道、推广、人群、市场等所有要素上调整战备。这方面的内容别人说的很多了,就不再赘叙。

我们想特别提出的是,把战备和战役分开看。

战备是常规动作,保证品牌不会犯错。不犯错是战略成功的前提,因为高手之间的较量都是在等对方犯错。战备做得好,还有一个巨大价值:穿越经济周期,在经济下行的时候挺得住。这个时候竞争对手挺不住,就被大环境淘汰了。

战役是非常规动作,它需要很多灵活性。例如在经济下行的时候涨价、联名瑞幸出品酱香咖啡,都是战役动作。

战备常常是着力于企业内部,战役则是看重外部顾客的感受。例如茅台长年申请国酒商标,在媒体上宣传茅台护肝,以及讲自己在巴拿马获奖的故事。也包括《茅台传》的出版,都是战役动作。

对茅台来说,战略是发现“酱香国酒”这个认知中的优势位置,战备是占据这个位置,战役是做大这个位置。

在茅台身上,我们能看到一个真正的品牌至少有两个特征:一个是成为顾客的主动选择,即使不买流量电商平台也不敢把你怎样,甚至主动补贴你。一个是能够穿越经济周期,成为了顾客信心的载体。

《茅台传》的作者吴晓波说,从1982年开始,53度飞天茅台酒的二手市场价格一直在稳定地上涨,年复合增长率约为8%。这是一个令人敬畏的数据,它意味着茅台酒拥有了硬通货的属性,而且不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能够穿越周期的是人心的力量。品牌要从顾客认知中开始思考自己的战略,而不是从工厂内部开始。占据顾客认知,是创建品牌的第一性原理。

茅台的挑战:品牌年轻化

茅台卖的不是酱酒,而是国酒,是一种脱离了口感体验的心理体验。即使年轻人因为冰淇淋和咖啡熟悉了茅台的酱酒口味,也不代表他们会选择茅台。

假设和瑞幸联名的是青花郎、习酒或国台这些酱酒品牌,还会引起年轻人的关注吗?显然不会。可是这些品牌的酱酒在口味上和茅台相差无几,很少有人能尝得出来,更何况是掺在比例更大的咖啡里。

为什么口味相差很小的青花郎或习酒联名瑞幸不会引起关注,茅台就可以?显然不是因为酱酒的口感体验,而是茅台品牌带来的心理体验。

《年轻人不会因为冰淇淋和咖啡而喜欢茅台》在茅台一开始做茅台冰淇淋的时候,我们就不认同这种做法。因为顾客选择茅台的原因不是酱酒的口感,而是茅台的品牌地位。

就像本文一开始说的,顾客是用头脑做出选择,而不是用舌头。头脑是认知层面或精神层面的存在,不是口感层面的。

对茅台来说,品牌年轻化的关键不在酱酒的口感普及上,而是在品牌势能的提升上。

茅台可以重新讲自己的历史故事,红军四渡赤水的时候三次路过茅台镇,茅台是承载了革命精神的圣水,老一辈革命者的奋斗精神应该代代传承下去,茅台就是这个精神传承最好的载体!

在中国革命最困难的时期,一小队红军战士在茅台镇用酱酒处理伤口,重新走向革命之路。这种精神足以穿越任何一个经济周期,成为全人类的精神信仰。

如果说路易威登代表了旅行精神,爱马仕代表了匠心精神,香奈儿代表了女性的身份觉醒,那么茅台就是持续奋斗之革命精神的最佳代言人。

这个精神可以上溯到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的呼喊,可以链接到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的神迹,它也是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的豪迈,也是 “天地有正气” 的自信,也是 “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 的呈现。

全世界的顾客,谁不需要持续革命的奋斗精神呢?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来说,中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最佳代言人,茅台则是传递这个奋斗精神的超级品牌。在每一个革命之火燃烧的地方,每一个理想主义者持续奋斗的地方,都应该有茅台的身影。

总之:

茅台的登顶之路,值得所有中小企业借鉴。它以终局的 “国酒” 为战略目标,综合品类空位、价格空位和产品空位打赢了侧翼战。并且以足够的匠心精神打磨产品,坚持高端价值,等待时代给予的机会。

复盘茅台从边缘走向中心的历史你会发现:并不是企业成功了,有了很多钱才能创建品牌,而是有了品牌意识才能把企业做成功。当你具备了穿越经济周期的品牌的力量,你就可以在别人恐慌的时候贪婪。

最后,我们认为茅台的品牌年轻化之路不是在酱酒口感上做文章,而是从顾客认知中出发,成为理想主义者之奋斗精神的代言人,如此才能真正成就世界级的中国品牌。

来源:张知愚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