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B社群运营实战干货

为了写出TOB社群运营实战干货,4月采访了致趣百川社群运营负责人——陈昀老师结合PPT详细讲解了3个多小时,经过我一个月的酝酿(拖稿),形成了这篇万字长文。

先来看看致趣百川社群的整体的战绩:

14个群,5000+ToB市场人,今年在陆续开展线下分享活动。

TOB社群运营实战干货-传播蛙

文章开篇,我先说说,社群运营在TOB品牌营销全景图中的战略地位。

第一部分:

社群运营价值与策略

01

社群在TOB营销体系中的位置

 

我把TOB品牌营销全景图再次更新,形成了如下的闭环作战地图:

TOB社群运营实战干货-传播蛙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三方九式"打造品牌实现获客,品牌定位出发,提出品牌标签,不断强化品牌背书,然后基于潜在客户的所有触点都是营销点的思路,从领导人个人品牌,官网,微站,案例,会议活动,直播,到内容的社交媒体传播,把潜在客户群沉淀到私域潜客池,再通过SDR进行线索清洗,将高价值线索转到销售一对一洽谈,未成交的潜客继续孵化,这是整体的TOB营销闭环。

其中,社群是私域潜客池运营的重要方式

私域潜客池,除了用Martech营销技术来强化线索管理,微信生态是运营关键,以公众号+社群为核心

但是公众号有两大缺陷:1是内容单向缺乏互动,2是打开率偏低。

必须要用社群来弥补这个缺陷,提高触达率,实现多对多互动沟通

致趣百川:"To B的客户旅程比较漫长,销售要跟进比较久,但这些客户只能存在于系统中,跟公众号订阅号是一个触点,我们现在是通过公众号给大家发东西,但是他看到你的时间还是太少了,而社群是一个非常好的孵化的地方,他知道你在这里,如果你一直给他提供价值的话,他就会想到,他下一次有需要的东西的话,他就会再回到这个群里。其实是一个反复的、有点像广告的那种感觉,反复让他看到你。

群里的话,经常会看到你发消息,会有提醒,不限制。"

总结来说,TOB社群运营具有四大价值。

(备注:下文多为采访内容,其中的"我们"指致趣百川

 

—02—

社群运营四大价值

 

价值一:提升线索流程和转化

TOB社群运营实战干货-传播蛙

我们现在有两类群,一类是我们的营销实战训练营,里面是符合致趣百川客户画像的人群。他们全是市场营销人员人员,所以我们要给他,关于如何做好市场部,如何提高市场业绩方向的内容,去给到他们。

另一个是我们本地资源置换群,因为市场部除了想要学会怎么做市场外,他们也有可能当地需要办活动,当地需要一些合作伙伴的合作,所以我们有多个本地资源置换群包括北京、深圳的、成都的和江浙沪的。

营销实战训练营群里不断的提供价值服务,让群友认识你、接触你后,他觉得你该领域的能力、有这方面的专业,慢慢的成交了。

我们明显的感受,最开始做社群1000人,到现在5000多人,然后我们线索和咨询量也是在上涨的。我都会把这些线索再转出给公司SDR去做分配,他也会记录到是从哪我们哪个社群孵化过来的。

社群价值二:KOC内容产出

如今,越来越多的好内容并非出自某一家之言,而是行业内大家共同交流实践,KOC一词因此也在最近火起来。背后本质是在信息更迭不断加速的今天,最有发言权的不是专家,恰恰是一线优秀从业者。

TOB社群运营实战干货-传播蛙

这一点可以从运营角度突破,内容营销不仅局限于在公众号或媒体上发布,更多的可以像我们一样在社群中或线下活动里真诚探讨交流,听取大众反馈,收集问卷调研复盘。

好的社群和活动反而会为内容团队提供优质UGC,致趣百川的客户证言和案例很多都来源于我们的活动产出。运营团队将一线的反馈及时同步内容团队,协同作战。

价值三:提升品牌专业与服务形象

如前所述,致趣百川社群最早的出发点,就是想孵化和打造"致趣百川是一个在B2B领域很懂营销策略"的品牌形象

社群是加速孵化的过程,通过社群触点不断的接触客户,才能让大家对我们有一个品牌认知和专业形象的打造。社群不一定是微信群的形态,也可以是一个论坛、知识星球等,只不过说现在微信群是大家日常最频繁接触的。

虽然这个效果难以量化衡量,但是在互动交流,提供价值,服务接触的过程中,确实能够让潜在客户感受到品牌的专业与服务形象。

价值四:助力BD合作

额外的作用,就是能够帮助我们去达成一些商务合作。

如果有一些活动方、客户、或者咨询方,如果可以来社群做起体系知识的分享,一方面社群成员能学到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对其自身的业务宣传是很有帮助的。如我们之前有位分享嘉宾是做视频制作的,跟大家分享视觉品牌主题,后面也陆续有人从群里向其咨询,到后来,致趣百川就跟其合作了了我们的MG动画后,后续发布后如有人询问我们也会相互介绍,这是一一种很好的双赢模式。

致趣百川对内部活动的同事,也专门做社群合作的文档,方便与合作活动BD合作。

TOB社群运营实战干货-传播蛙

 

—03—

社群起点:投入产出模型搭建

 

与内容+SDR团队协作

社群运营需要和内容及SDR团队协作,根据采访信息,小步画了个基本模型:
TOB社群运营实战干货-传播蛙

首先,社群运营需要团队联合作战,但无需全职。

"像我也不是全职在做,所以这里有一个误区,大家不要觉得一个人就可以做,或者一个人全职来做这个事情就够的,里面需要有很多不同人的配合,像我不是全职做这个,但我在里面像一个主导人,需要协调比如市场部的SDR团队和销售部人员来做好社群的氛围。我们平常接触的一些社群,可能只有社群运营一个人在里面自嗨,其实很难把这个社群做下去。"

有2个重要的角色,一个群主,有一定的KOL属性,还有一个活跃气氛的社群运营人

群主需要专业和权威,但是他的发言没有强硬的要求,要产出多少内容,但是他要在那里作为一个吸引的点,因为内容的来源更多还是鼓励社群成员的交流。

社群运营人要担当起常规的运营工作。

其次,社群需要内容团队支持,同时反哺内容团队。

内容组能够提供文章、报告、案例等,社群通过BD合作和群内孵化讲师KOC,从而持续输出优质内容。

最后,和SDR密切配合是关键。

SDR一要拉人进群,二要孵化线索,助力销售签单。

关键点是绩效的算法。

SDR从拉人进群,到转化到销售,可以借助系统,也可以手工。

手工缺陷很明显,后面的记录可能会断掉,她可以统计到这个群转出过多少的线索,但是线索最后被谁、经过什么手段成交,就没办法归档到一个ID上。最后理不清到底是谁的线索,如何分配绩效。

通过致趣百川的一站式营销云系统,就可以全程跟踪销售线索,实现数字化的运营。

SDR将自己手里的潜客资源导入社群加速孵化,导入的时候就把客户ID记录到系统里,每个SDR都清楚记录着自己的潜客线索,当客户有合作意向时,相应对接的SDR持续跟进,这样后面就可以算的出他的销售、或者说成单价值,类似于销售业绩。

借助清晰的线索追踪,SDR把客户导入社群,再转出给销售,都有了清晰的业绩划分,不担心被别人截胡抢单,自然就敢将潜客导入社群中,让社群运营助力转化。

这是上面模型中SDR1的情况,出入都很清晰。

上面模型中SDR2的情况,就是线索不是SDR2导入的,完全来自于社群运营,然后转到SDR2手里实现线索,这种情况下,业绩可以算SDR2的,也可以计入一些社群运营的绩效。

"需要特别明确的是,SDR的转出标准和统计。我们要品效合一,要量化,最后业绩都是产出于社群,社群到底起到了多大的效果。开始没有和SDR的KPI挂在一起,SDR积极性是不高的,后来说绩效设计加进去了,他们拉新的积极性就高了很多"。

所以小步认为,这个闭环模型是非常重要的,里面最关键的,是社群运营能够产生多少业绩,这里面需要SDR密切配合,同时,里面的业绩和绩效也会跟SDR挂钩。

致趣百川:因为SDR岗位的考核,就是他们的转出线索量,转出线索量它是有一定的标准的,在他没有达到标准之前,他就是在我们社群里互动,直到达到这个标准,但是社群的基数也要足够大,然后再乘以一定的比例他才有转出数,所以我们是鼓励SDR多拉新。

但是之前存在的情况,是SDR拉新进来,但是我们不知道是哪个SDR拉的,所以后面转出给SDR去跟进也是随便转的,对积极性也是有打击的。所以我们规则是优化到哪个SDR拉进来,这个线索到时候达到标准,也是由哪个SDR去跟进转出,所以SDR就会积极的去拉人进来。

而且我们也加入了他们的KPI,就是拉人一周需要拉多少人,因为他们本来的 KPI里就有打电话的这个数量要求,你一周需要外拓多少个电话,我们会发现他一周打了近100个电话,但是他拉进群里只有20个,为什么只有20个,我们就会去看,是不是我们给到他邀约的话术不够好,给到的材料不吸引人,我们就会重新做,去给他支持,让他打100个电话的时候,能够邀请到80个人到我们群里。

总结来说,SDR和社群的协作,从拉进来一直跟进,到最后转化出来,等于数据的脉络都是清晰的,社群在其中起到孵化池的作用。

一个SDR,可能有很多条线,他从拉进来到这边孵化,最后社群帮助提高孵化率。从拉入到成单,比如说这是SDR1,这是SDR2,然后这种模型是非常清晰的,由他来拉入,由他来成单,由他来沟通,最后成单了之后,绩效都是跟他直接挂钩的。

基于这个模型,跑一阵之后,就能看出需要投入多少员工兼职,能够产出多少业绩,ROI是否成立,是否值得加大投入。

 

—04—

社群运营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利他

我们做社群的很基本的原则利他,也不给我们群员过多的打扰,但是我们会往里面推东西。

之前我们有活动或者是有直播会往群里面发,但是后面,可能大家会觉得是广告,所以我们采用了早报的形式,让它穿插在里面,其实也变相成为一种广告位,后面也会有企业想进入我们的早报。

关于利他,我们也不是说我们想清楚了这么去做,是我们通过做,发现利他更有效

就是通过摸索,摸索之后才发现利他效果更好。大家觉得很有价值,然后大家自然而然的对你的信赖感就会有所提升。

通过利他原则为大家创作价值,赢得信赖后,线索价值很自然的出现了。

 

—05—

如何评估社群运营的质量?

 

三个标准

标准一:精准前提下的社群人数

社群人数是第一标准,但是人数是精准的,在做市场营销从业人员B 2 B方向,人数越大越好;

标准二:社群的质量

社群的质量用什么划分,有非常多的方式,我们现在的北极星目标是内容的生产,UGC,就是大家的讨论话题,大家提出来好的问题,大家给出来好的回答,如果大家能够生产关于市场营销好的互动的话,我们就认为它是符合我们心中一个好的社群的质量;

标准三:实际的线索产出

他一年下来能够产出多少线索,因为我们每天都在运营它,线索的产出也代表了群成员对我们认识和认可。

 

— 06 —

哪些TOB企业适合做社群运营

 

先说哪些不适合:

1、业务简单,不适合知识性讨论的产品

如果产品就像一个插头,一个标准API接口,插上去就完事了,没啥可讨论的,这类产品建群讨论可能会比较尴尬。

2、容易产生负面,差评一旦在群里暴露对公司影响会很大

如果群里大量差评、投诉、吐槽的客户,群还是企业官方运营的,可想而知,群主得有多大的压力。

3、靠信息差赚钱的业务,不能让客户之间互相交流的产品

这就像地产中介从来不会把多个客户拉一个群里,客户之间一比价,发现自己被坑了,群主就很尴尬了。

4、关系复杂或较为敏感的产品,客户不适合放在一个群里。

再说适合社群运营的:

垂直专业领域的产品,例如产品技术、营销、企业培训、跨境电商等,社群作为多对多互动交流平台,能进一步激发更多优质内容,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的品牌/产品。

 

— 07

社群多少人最好?

 

陈小步:群里多少人更合适,四五百人还是一两百人?

致趣百川:看他的场景,因为我们是想给大家分享知识的社群,如果说一个群只有100个人的话就有点可惜,如果一个大教室500个座位500个人坐满了,我给大家讲知识,这样覆盖率就会更高。

如果是一种希望互相认识的,类似相亲、打球、相约自驾,可能说他人太多了,中间大家彼此认识起来很困难,100人内就可以了。他如果是一种类似于分享式的,就像讲课一样,他是一个老师对着下面讲,可能他的人越多越好,这样的话,它的效果最大。

陈小步:在你邀请人进群前,你会对他有一个小调查,或者有让他填个小表吗?

致趣百川:不会,我们会让他发名片,通过审核后拉入社群。

其实发名片一方面是他会感觉到你里面都是市场营销人员,你才要求我要看过市场营销人员证明你这个群是有门槛的,不会说我进去有一大堆销售或者是一大群就不是我们这个领域的人。

然后另一方面,其实他给我们发名片的话也是获客了,因为他的公司电话就相当于给到你。

1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