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做产品的方法论

今天聊什么?聊聊华为这家公司,还有产品这个话题吧。

这些年来,总有很多人在问:为什么我总是做不出一个好产品?为什么我面临的竞争总是这么激烈?

我说:你陪客户喝下去的那些酒,都是因为你做产品时没有流过那些汗。 

作为一名商业顾问,随处参访,随时采访,是我的工作。看见很多新的东西,就觉得好奇。看见很多好的东西,就忍不住分析。见很多人,聊很多事,也是我的日常。

这两天,我也看见华为发布了一款新产品,新一代华为办公宝,IdeaHub S2系列。

在我们公号上,写过不少的公司,也分析过不少的案例,但华为确实聊得比较少。

华为这家公司,非常特别,也让很多人关注。刚好趁着这次机会,可以聊聊。想做好一个产品,很不容易。华为的产品力,也一直很强。我也很好奇,他们是怎么做的?

和他们聊完之后,非常有启发,很有收获。

我也把自己学到的三件事,分享给你。


华为做产品的方法论-传播蛙
如何做一个好产品?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从自身开始思考。就是从自己的能力出发,我会做什么?我能做什么?

正所谓,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华为的“金刚钻”,在我看来,是他们强大的音视频技术储备。

他们在这个领域,已经深耕了29年。在音视频技术上的积累,更可以说是遥遥领先。

所以,当华为准备把能力迁移到其他的领域,把原有的能力转化为新的产品时,就会有新的思路,也会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那么,这些产品是什么呢?

其中一项重要的产品,就是华为办公宝,IdeaHub S2系列。

那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产品?

华为的同学,和我分享了一组华为内部IT部门统计的数据:

在华为,企业90%的关键决策、核心创意,都在会议室诞生。员工60%的工作时间花在协同沟通上,主管有56%的工作时间用于开会,企业里平均每人每天要开2.5次会议,本地会议占比70%,远程会议占比30%。

看着这组数据,你就会明白,沟通、开会,是工作中最重要的场景之一。

沟通的效率,开会的效果,都会对决策产生重要的影响。

其实不仅是华为,沟通、开会、决策,对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都很重要。

会议室,就是组织的作战室。

但是,在很多公司的“作战室”里,却连一个像样的作战工具都没有。

要开会了,开会统一的入口在哪里,不知道,每次都要问半天,手忙脚乱。在开会的时候,想要对手机和电脑上的文件进行批注讲解,保存分享,但是没有触控大屏,根本就做不到。视频开会想要更好地讨论,但是很多设备看也看不清楚,听也听不清晰,体验很糟糕。

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一个结果,会议不够高效,协同不够流畅。

在作战室里,如果没有合适的作战工具,那即使有再多的开会方法论,也无处施展。决策的质量,也会因此下降。

所以,如果能有一个好的会议平板,来提高协同的效率,企业的办公体验和决策水平,都会有更好地提高。

自己有能力,市场有需求。那用自己的能力,去满足市场的需求,就可以是一个产品的起点。华为,直接把自己To B的看家能力,溢出成一个企业协同办公产品,找到机会。

在产品上,有一个功能点,就是非常明显的体现。比如说:专业级4K视频摄像机。

在会议平板上,搭配1080P高清摄像机的款型不少,甚至有的还用上了4K超高清摄像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用户就真的能享受到4K超高清的视频会议。

为什么?因为整套技术的实现,太难了。

4K摄像机,在全4K视频会议里,属于视频采集的环节,这是一个基础。

但只有采集,显然是不够的。要实现全4K视频会议,采编传解显,各个环节都要支持4K。

什么意思?

就是从摄像机的视频采集,到设备芯片的编码,到中间网络的传输,再到对端设备芯片的解码,最后到通过

4K屏幕的呈现,“采、编、传、解、显”,端到端每一步都要采用4K的技术。

是的。是“每一步”都要采用4K的技术,而不是“某一步”或者“某几步”采用4K的技术。

而这种每一步都要有的技术能力,不是谁都能掌握的。

但是,掌握这样的技术,解决这样的问题,恰恰是华为的老本行。

华为是做信息通信技术起家的,许多政府机构和大型企业,都是用华为的会议服务。对于如何做到端到端匹配设计,实现系统最优,给用户带去更好的体验,华为经验非常丰富。

华为,是把电信级的服务,放在了会议平板上。

这就是华为的技术积淀的成果,也是华为做产品的方法。

这让我忍不住想起了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也让我想起了一句俗语:大炮轰蚊子,杀鸡用牛刀。

看到这里,我不知道你有什么感觉?

我的感觉是,为什么有的公司产品好,竞争力强?就是因为他们积累了足够的能力。当这个能力,复用到其他地方时,很可能就是降维打击。

而这种积累,华为花了29年。

所以,当你看见一个让你感觉惊艳的产品时,不要惊讶。因为所有的一夜成名,都是默默的厚积薄发。


华为做产品的方法论-传播蛙

从能力出发,是思考我自己能做什么。

而做产品的另一方面,是从消费者的痛点出发,用户需要什么。

毕竟,能解决用户痛点的产品,才是真正的好产品。

华为发现和解决用户痛点的能力,在很多年前,我其实就有所体会。

我曾经用过华为的Mate7手机。当时我非常震惊,持久续航的能力太强了,很符合我的需求和期待。

因为作为一名商业顾问,我的痛点,不是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我很忙,有时连5分钟的充电时间都不一定有。我更需要的,是一台超大电池容量的手机。一天只充一次电,一次能用一整天。

而这次看见IdeaHub S2时,我又有同样的感觉。他们抓住了一个重要的痛点。

这个痛点,就是投屏。

你知道吗,投屏,是用户使用的最高频应用。根据调研结果,投屏的使用时间,占会议平板使用总时间的60%以上。

而投屏的问题,最多也是最高频的,是便捷性问题。投屏就1步,但是你得准备99步,非常麻烦。

其次,是稳定性的问题,投着投着,突然就断了,在开会的时候,体验特别不好,也很耽误时间。

你想想,如果是一个重要时刻,在客户提案的现场,在给领导汇报的当下,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那得有多糟糕。

重要时刻,是不能出错的,我们也是耽误不起的。

所以,这样的问题必须解决。

那么,解决问题,要先分析问题,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

传统的无线投屏,最大的问题,是投屏端和大屏,必须处于同一个局域网。

你想想自己投屏时,会不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要投屏了,连哪个WiFi呢?先问一圈,是这个吗,还是那个。

知道WiFi了,那密码是多少?再问一下。抱歉,密码有点长,还挺复杂的,没听清楚,能再说一遍吗?嗯好的,我来输入。

连上WiFi了,开始投屏,但不知道为什么,网络好像还是有问题,还是投不了屏。还是让人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儿吧,再调一调。

弄了很久之后,大家才终于坐下,开始开会。

如果每次都这样投屏,那不知道要浪费多少时间,严重影响体验,也降低了工作的效率。

所以,华为就在想,能不能让用户在无法接入局域网的情况下,也能投屏呢?能不能不要4步5步8步,就2步,甚至1步就能投屏呢?

也就是说,哪怕没有网络,我们也可以快速、稳定的投屏。

华为,用了一种叫P2P投屏的技术。

这种技术,你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Wi-Fi的协议标准。只要符合这个协议标准的设备,都可以轻松地连接彼此,直接互联。刚刚说的那些问题,就都不是问题。

而P2P投屏的技术,目前市面上的会议大屏类产品,也基本没有人使用。

嗯。还是因为太难了。

技术难度大,研发投入也大。

P2P投屏技术,对设备本身的WiFi网卡、芯片和驱动等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想要做到,需要有深厚的研发功底,才能在产品上进行集成。从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每一个环节都要充分优化,才能给用户端到端的体验提升。

而华为在Wi-Fi技术上的积累和运用,也投入了很多。比如你可能知道的,华为发布了众多Wi-Fi芯片(凌霄650、WiFi 6+家庭网络全套芯片等等),在这方面的技术,也已经领先市场一大步。

华为,掌握了P2P投屏技术,并且意识到了这种技术可以很好解决用户的痛点,在会议中有重要的价值。因此,IdeaHub S2,也是第一个支持P2P投屏的会议大屏。

所以,你要明白,有时候解决一个看似简单的痛点,背后需要花费大量的努力。以用户为中心,打造极致的体验,不是一句高高在上的口号,而是真的要踏踏实实地去做。

但这恰恰就是华为做产品的心法,也许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把简单留给消费者,把复杂留给研发团队。

把眼睛放在消费者那里,把心放在科技上。


华为做产品的方法论-传播蛙

说到IdeaHub S2,还有一个地方,很值得单独拿出来与你讨论分享。就是它搭载了鸿蒙系统。

我去参观过华为的松山湖基地,也现场看过鸿蒙系统的演示,对鸿蒙非常关注,也一直期待能真正落地实现。

鸿蒙,不仅是手机端的操作系统,更是万物互联的操作系统。

万物互联的设备量,远远大于手机的设备量,更是远远大于PC的设备量。如果能占据万物互联的市场,华为就能取得很大的竞争优势。

而鸿蒙系统,能很好适应万物互联时代的需求,也是未来技术自主的必由之路。

所以,当听说IdeaHub S2搭载了鸿蒙系统,我想一定是如虎添翼。

华为的同学,和我分享了两个场景。

比如说,分布式会议。

什么是分布式会议?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现在公司开会,常常会用很多的会议软件,比如腾讯会议、飞书会议、钉钉会议、ZOOM等等。

但是这样,就很容易遇到一个问题。A公司用腾讯会议,B公司用ZOOM,要开会了,但是A的会议大屏没有ZOOM,怎么办?

现场下载一个吗?没有适配过,效果不一定能保证,有可能打开摄像头就闪退了。

那直接在电脑上用ZOOM呢?开会是可以了,但是电脑的屏幕太小,几个人挤在小电脑前看PPT,说话的时候也都凑到电脑前,体验也不太好。

但是,分布式会议,能让小屏的会议,在大屏开。通过分布式能力,任何开在华为手机、电脑、平板上的会议,都可以调用IdeaHub S2的显示器、摄像头、麦克风和扬声器。

也就是说,用电脑下载ZOOM开会,再调用大屏的摄像头、麦克风等等,就像用大屏开会一样,非常方便。

再比如说,智慧多窗,平行视界。

什么意思?

智慧多窗,就是一屏多用。

一块那么大的屏幕,窗口比例不是固定死的,而是可以调整的。

你可以把屏幕一分为二,左边查看报告,右边白板书写。本地协作讨论时,即使有很多任务,也可以一起进行,不会被打断。

这样,效率会更高。

平行视界,就是横屏交互。

同样一块很大的横屏,查看应用时也是可以左右显示的。左边是导航,右边是详细内容。

应用在横屏上多窗口显示,这样看起来会更加舒服,体验也会更好。

这些场景和功能,都是基于鸿蒙系统,才能实现的。

华为,在3年前种下了鸿蒙的种子,现在终于慢慢盛开长出了花。而且,我们也相信,鸿蒙还会在更多地方开花。

我想起任正非有次接受采访时说:

华为对于技术研发的标准,是距离目标二十亿光年的地方,投一颗“芝麻”;距离目标两万公里的地方,投一个“苹果”;距离目标几千公里的地方,投一个“西瓜”;距离目标只有五公里的地方,就要投“范弗里特弹药量”。

所有人拿着弹药扑上去,攻克“城墙口”。之前是几百人,然后是几千人,现在几万人、十几万人还是对准这个“城墙口”冲锋。

而华为每年炸“城墙口”的研发经费,已经达到了150-200亿美元。

这个“城墙口”是什么?就是那些最先进的技术。

鸿蒙系统,就属于底层的操作系统,也是很难的技术。想要做好,确实特别难。

但是,这是一件难而正确的事。

因为,只有自己真正掌握底层的技术,才能奠定产品的长期竞争力。

想做一个优秀的产品,你可以模仿。但要做一个伟大的产品,你必须创新。

华为做产品的方法论-传播蛙


最后的话

看到华为的产品,和华为的同学聊完之后,我还是很感慨的。

华为做产品,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从能力出发,不断积累可以复用的技术,发现机会。

从需求出发,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提供价值。

从未来出发,研究最先进的技术,实现突破和创新。

而只要从这些地方出发,认真地做,坚定地做,产品永远都能做得好。

而只要你做得足够好,市场也自然会给你应有的回报。

我也很期待,华为能做出更多的好产品。也希望IdeaHub S2,能帮助到企业更好地协同办公,面对关键的重要时刻。

我更期待你,能在今天的文章里,得到收获和启发。

作者:刘润

来源:刘润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