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经济名词解释

精神经济名词解释-传播蛙

精神经济是由国内学者李向民提出的,曾受到钱学森等中国老一辈学者的关注。李向民的专著《精神经济》一书比较清晰地阐明了这个概念的含义:"随着世界新的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物质财富的生产必将呈基本饱合和相对过剩状态,精神产品生产再生产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并吸引更多的资源向其集中,智慧、知识和情感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以精神产品生产为龙头的新兴产业正在逐步成为新的经济生长点,人类面临一个新的时代—— 精神经济时代。"

精神经济的三大支柱

技术、设计与品牌是精神经济的三大支柱

人类精神因素的作用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始终,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管理与控制、技术的创新与运用、对形式美的追求,以及对名声的推崇。

但在物质产品的生产还处于上升时期的时代,精神因素的作用主要是潜在的和间接的。而当物质产品的生产力极大发展以后,经济活动中的精神因素开始更为活跃,并成为经济活动的主导因素。

人类社会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人类改造世界的追求。其内在动力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对生存环境进行有意识的改造。与此相适应的是人类改造自然、创造财富的手段在不断地进化。这就是科学技术的生产性应用。由于科技的自在发展规律,技术进步正在加速。这一切反过来也使社会与经济对技术的依赖性增强。这是一个基本事实。

艺术的商品化和商品的艺术化是另一个重要的现象。美感是人类长期与自然相交往中形成的某种程式化的社会心理积淀,也是对自然认识在心理上的升华。当各种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对美的需求将逐步显化为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

第三个似乎带有贵族色彩的变化倾向是,人类作为一个社会化的群体,每个个体都十分关注自己的公众形象。在一个较为富裕的社会群体里,总有更多的人在意这一点。而所有的地区、物品和个人的内在品质都直接地外化为名声。对于企业和商品来说,就是商标和品牌。公众对它们的认识直接决定了其市场销路和经营状况。

在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已极大提高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都已有较大的提高。其最主要的标志就是人类需求等级的提高。除了少数相对贫困的地区和群体外,人们正越来越关注高层次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技术、设计和品牌将成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重要内生变量。这种以精神因素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形态或阶段,就是精神经济。

 

对精神经济的评论

对精神经济这种非物质经济的探讨固然重要,但其实践意义在目前看来恐怕是非常有限的。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经济决定精神经济,当整个人类社会物质生产没有发展到极大丰富的时候,精神经济作为一种人类的社会经济形态是难以实现的。而当人类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时候,就是共产主义社会来临的时候。也就是说,人类社会能够真正进入精神经济时代的时间表大约是在共产主义社会,而不是现在的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按照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正在走向信息(知识)经济时代可能更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但精神经济的提法对某些消费群体、某些行业是有现实意义的,它提醒人们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精神消费的群体数量会越来越多,生产与精神产品有关的企业必须抓住这一市场动向,积极地、超前地迎合、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消费需求。只有这样,相关企业才能获得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